英殖出毒招將印度去工業化
英國人的殖民統治是如何摧毀如此多印度人生命的?原來他們用了幾種機制。最厲害的一招,是有效地摧毀印度的製造業。
在殖民之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生產國之一,英格蘭生產的俗氣布料,根本無法與印度優質產品抗衡。然而當英國東印度公司於一七五七年控制孟加拉時,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根據歷史學家瑪都希 · 穆克吉(印度裔美國物理學家作家、記者與編輯)的說法,殖民政權實際上取消了印度的關稅,允許英國商品充斥印度國內市場,同時建立了一個高稅收系統和“國內關稅”制度(對外不設防,對內苛捐雜稅,設關卡阻貨物流通),阻止印度人在本國銷售布料,更不用說出口了。
這種不平等貿易制度,壓垮了印度製造商,有效地將印度去工業化。正如東印度與華協會主席於一八四○年向英國議會恬不知恥地說:“這間公司(東印度公司)已經成功把印度從一個製造業國家變成一個出口原材料的國家。”
英國製造商在這過程中攫取了極大好處,而印度在被去除工業化的過程中,回到洪荒時代,人民隨時陷入飢餓與疾病。
更心狠手辣的是,英國殖民者建立了一套合法的掠奪制度。英國向印度人口徵稅,然後用這些稅款來收購印度產品:靛藍(染料)、穀物、棉花,還有鴉片。他們向印度人徵稅,然後用稅款來買印度人生產的原材料商品,實質上等於印度產品全是免費得來。
這些產品要麼在英國國內消費,要麼再轉賣給其他國家,收入盡入英政府囊中。而這些錢,又用來資助英國及其盎格魯 · 撒克遜殖民地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工業發展。
(英殖民統治如何消滅一億印度人口 · 三)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