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界獻策護綠水青山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今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十三位委員作大會發言。其中,來自新設的環境資源界的錢智民委員就提升國企創新能力發言,另至少有三位其他界別委員,都談及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雙碳”。
本屆全國政協增設“環境資源界”,是“兩會”焦點之一。這是自一九九三年第八屆增設“經濟界”以來,全國政協首次出現新增界別。該界別八十五名委員的背景涵蓋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水務、城市規劃、海洋、林業、地質、化學、古生物、建築、氣象、交通、法學等多個領域。其中,四成以上是具有上述領域背景的官員。還有三成以上是具有上述領域背景的專家學者。大約兩成委員來自能源化工企業。
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國注重規模數量型的經濟增長,後來要實現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環境資源保護就變得極為重要。中共十八大以來,政府職能由過去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新增了“環境保護”要求,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五位一體”的國家總體戰略佈局。無論是碳達峰、碳中和,還是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保障能源安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政協需要設立一個這樣的界別,建言獻策守護好綠水青山,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清潔美麗世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澳代表委員喜相逢
今日會議允許委員帶手機進場(開會時不准用亦無法用),料是今年會期唯一的“開恩”。故委員抓緊機會,場外場內呼朋喚友處處留影,或向靳東、莫華倫等演藝明星、文化大咖“集郵”。澳區委員在休會後“打卡”期間,忽然見到十多位熟悉的面孔,原來是澳區人大代表團今早在人民大會堂開會,他們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散會。須知人代、委員分開駐地閉環管理,即使委員列席人大會議亦隔開不同區域。今有緣遇上,遂來個“近載難逢”的京城大合照。美中不足的是當刻匆匆忙忙,比較分散,個別代表、委員仍有公務,未完成的“全家福”,來日再圓。
(北京七日電)
崔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