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發於背”的大人物
電影《滿江紅》公映,票房一路狂飆,更再次喚起人們對民族英雄岳飛的追念。甚至連文學歷史公案——《滿江紅》到底是不是岳飛所寫,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熱議話題。
岳飛的事跡,人們大都耳熟能詳。不過,英雄一般都起於行伍,他們的橫空出世往往也需要貴人提點,這跟當今職場規則並無二致。岳飛縱然有勇有謀有文化,如果缺少伯樂,也許就和許多有才幹而默默無聞者一樣,一輩子沉淪下僚,也就沒有日後“十二道金牌”、“風波亭”什麼事了,精忠報國的《滿江紅》更不會冠以其姓名而流芳百世。
這位岳飛的伯樂乃至恩師是誰?就是宗澤!宗澤,婺州義烏人。很少人意識到,這座如今以精於經商聞名的城市,一千年前誕生過民族英雄。在南北宋之交的歷史時期,金軍往往令宋人聞虎色變,而宗澤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力主抗金勤王,多次在前線大破敵軍,寶刀未老,壯心不已!連敵人都直呼他“宗爺爺”。別看宗爺爺在戰場上縱橫無敵,其實,他原本只是位科舉入仕的書生,如果不是金兵南下侵宋,或許宗爺爺會一直做着文職父母官,像包拯一樣名垂史冊。靖康元年,北宋面對金兵大舉入侵,任命年逾花甲的宗澤為和議使。他當時就慷慨凜然地說:“我此行不準備生還了。”真正的視死如歸!後來,他無懼金兵鐵蹄,率孤軍奮戰,在開德取得連勝十三仗的戰績。宗爺爺以開封為抗金前線,曾用一個月時間整頓防禦,在城外修築了二十多座“連珠寨”護衛城池,還招納北方的勇士甚至流寇共同抗金。在這期間,他發現了岳飛的傑出才能。
當時岳飛任“秉義郎”跟隨宗澤征戰,屢有斬獲。據《宋史》記載:澤大奇之,曰:“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授以陣圖。
未來的將星岳飛,就是簡單地感激涕零嗎?(三之一)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