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結合實地考察九澳護養院聖母村
“記憶沙龍”進理大談瘟疫史
【本報消息】澳基會訊:澳門基金會主辦的“記憶沙龍”二○二三年度活動昨日掀開序幕。首場講座更走進澳門理工大學課堂,並結合實地考察,配以豐富素材的線上資料庫(“澳門記憶”文史網),多方面推動年輕人加深認識澳門歷史文化,並提高主動學習的興趣。
澳為遠東醫療先驅
講座由傳媒工作者蔡少民主講,以“瘟疫簡史——回顧澳門二百年的疫症與醫療”為題,特別於工聯九澳護養院活動室舉行,與澳門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學生分享過往曾困擾政府和居民的各種疫症(痳風病、霍亂、瘧疾和愛滋病等)。闡述澳門如何透過官民協作,尤其是不少慈善機構和社團由此催生,共同克服一波又一波的疫症,並逐漸形成系統化和適應澳門社會發展需求的社會服務體系。蔡少民指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澳門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結合中西醫療技術和配合本地風俗文化,在不同領域如推動大眾注射疫苗和落實減害措施等,澳門是遠東醫療服務的先驅。
了解澳門社服脈絡
是次“記憶沙龍”講座同時結合實地考察,參訪九澳護養院和九澳聖母村。九澳聖母村建立於一九六四年,由原九澳痲風院舍、七苦聖母小堂及其他附屬建築物組成,是澳門僅存的、最後一所關閉的痲風病院遺址。透過專題講座和現場考察,讓學生彷彿穿梭歷史時空,走過昔日相對缺乏政策支援和設施簡約的痲風病院,到現代為長者提供較完善服務的養護醫療場所,從而了解澳門社會服務發展的進程和脈絡。
由澳門基金會主辦的“記憶沙龍”主題講座於二○二○年啟動,三年來已舉行近五十場活動,共約三千二百名師生參與。活動自推出以來反應熱烈。為此,今年“記憶沙龍”擴大參與對象,開設面向社區以及高等院校的主題講座。
另一方面,二○二三年“記憶沙龍”中學場講座已於較早前接受報名,本期講座圍繞風俗民情、城市變遷、特色建築、教育、醫療、科技發展等主題,並由熟悉澳門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講者主講,以期構建立體的澳門史。首階段報名已圓滿結束,共有廿三所中學報名參與,並將於本月下旬陸續開展。有關公眾場講座的參與辦法將於稍後公佈。
澳門記憶(www.MacauMemory.mo)為澳門基金會開展的大型文史網站,開站至今持續以線上線下雙線並行向大眾傳播在地歷史文化,若想進一步了解“澳門記憶”項目或“記憶沙龍”活動,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八七九七 · 八五○○或電郵至macaumemory@fm.org.mo查詢,亦可關注“澳門記憶”Facebook專頁、微信訂閱號及Instagram (ID:MacauMemoryFM),添加微信個人號為好友(ID:MacauMemoryExpress),或關注今日頭條賬號“澳門記憶Macau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