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當之無愧“和平破壞者”
當地時間廿一日下午,中俄元首簽署聯合聲明,強調負責任的對話是穩步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最佳途徑。為此,國際社會應支持相關建設性努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十日在莫斯科會見俄總統普京時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和平、理性的聲音在不斷積聚,大多數國家都支持緩和緊張局勢,主張勸和促談,反對火上澆油。習近平主席還強調,歷史上看,衝突最後都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
很顯然,和平之旅是習近平此次訪俄的一大目的,反映出中國在斡旋烏克蘭問題上所作的努力,而且言行一致。即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致力勸和促談。前不久,中方發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提出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停止單邊制裁等十二條原則。
在中方勸和促談、維護世界和平穩定、防止爆發更大規模戰爭,美國卻對中方的努力大肆抹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誣稱,中俄強調和談是拖延戰術,“只是尋求促成不公正的結果”,煽動烏克蘭不能停火。
已持續一年多的俄烏衝突,不僅給俄烏雙方帶來嚴重人員財產損失,也給全球安全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風險挑戰。二○二二年,全球經歷了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持續的高通脹加重了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俄烏衝突嚴重破壞了全球戰略穩定,美俄安全互信嚴重受損,爆發核戰爭的風險急劇上升,歐洲重新成為軍備競賽和軍事對峙的前沿陣地。
事實也證明,美西方持續的軍援和制裁並未實質性地改變俄烏衝突形勢,反而使核戰爭風險不斷上升。盡早結束這場衝突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以支持一方打敗另一方為目標只會導致衝突進一步升級,損失繼續擴大。
中方勸和促談的立場得到包括俄烏在內眾多國家的積極回應。美方竟然繼續無視世界勸和促談的主流民意,一味抹黑和指責中方的努力,反映出美方根本不像它嘴上說的那樣在乎烏克蘭人民的死活,也不關心歐洲遭受的經濟損害和安全威脅,而是一心盤算着自己的戰略私利。
烏克蘭危機爆發一年多來,歐洲深受其害,美國則漁翁得利,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美國軍工複合體趁俄烏衝突之機賺得盆滿缽滿,支持俄烏衝突的美國政客也獲得了大量的政治和經濟實惠。其次,俄烏衝突幫助美國進一步掌握在全球能源領域的話語權,不僅除掉了“眼中釘”——俄羅斯對歐輸氣管道“北溪一”、“北溪二”,美國能源企業從全球油價上漲和對歐洲石油出口暴增中獲利甚豐。再者,俄烏衝突有助於美國繼續綁架歐洲各國,鞏固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鞏固美國全球軍事霸權。
正是出於一己私利,美國不顧戰爭擴大的風險,要求烏克蘭拒絕和談,成了徹頭徹尾的“和平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