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期待出發?
春天是我心目中最矛盾的季節。人們對這個季節有着最美好的想像,它象徵着開始、嶄新、希望。那麼多故事裡、詩歌裡,將最浪漫的心情和橋段投放到春天,“勝日尋芳泗水濱”、“春江水暖鴨先知”、“花有清香月有陰”,全部美不勝收。可是它的天氣卻令人特別提不起勁,潮濕、微雨、乍暖還寒,叫路上每一個人都懶洋洋的。尤其是澳門的春天,所有風景都被罩上一層濃霧,不像仙境,倒像噩夢。
我是在春分出生的。因為天氣潮濕路面滑,媽媽在臨盆前幾天曾跌倒,萬分幸運才平安把我生下來。這樣的經歷並沒有讓我對春天產生甚麼感情,與之相反,我不喜歡春天。除了與生俱來的危機感,還有一個原因:外婆是在春天離開的。從小知道,外婆一直身體不好,她從沒抱起過我,也不會餵奶換片陪睡。可是她疼我,只要有精神下床走動,她便會接我放學。她離開的日子和我的十一歲生日只差幾天,在那之後的每一個春天,都埋藏着更複雜的情感。
今年春天,我幾乎足不出戶,守在糯米糰似的女兒身邊,天天播放着不同的兒歌。其中一首是《麥兜噹噹伴我心》的《春風親吻我像蛋撻》:“萬物在生長,風在期待出發。”春天的漂亮,或許在於充滿想像和可能性。在冬天裡不得不枯萎凋零的風景,總會迎來重新萌芽的日子。即使暫時未能綻放,至少有這樣的機會,而春天便是這個機會。小城裡那一幀幀美景尚未現形,卻在潮潤的水份裡蠢蠢欲動,待旭日撥開雲霧之時,散發出閃耀的光彩。對這些美好的期盼,正是春天裡最美麗的事。如此一來,那些迷濛的霧氣和要暖不暖的溫度,也有了意義。
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