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交通回復疫前水平
委員倡擴路面便利大型車
【本報消息】隨着疫後旅客、旅行團數量顯著增加,中區交通漸漸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有較多大型客車遊走中區一帶。有中諮委建議擴闊路面以優化大型車輛通行,減少事故對交通影響。
冀取消和隆街專區
委員官劍雄建議當局取消和隆街限時行人專用區,回復昔日的行車路段,並將限制進入高園街的時間推遲,重新審視大三巴周邊範圍有沒有其他條件能開設多個重型巴士等候區,紓緩塔石地下停車場及該區周邊交通問題。
委員區穎晞說,近日在社交媒體流傳不少旅遊巴士駛入窄巷後無法轉彎相片,引起居民關注。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培訓旅遊巴司機,提升對道路認識,讓他們知道駕駛旅遊巴需行路線。另要加大引致堵塞情況罰則。
咪錶支付勿一刀切
委員梁偉基則認為有需要擴闊優化高樓街以及周邊行車道,包括於加設“窄路注意”指示標,令駕駛者注意上述路段,以減少意外發生及交通事故造成的影響,提升行車安全。
政府自今月起撤銷“咪錶位”投幣支付功能,委員戴嘉萍認為在未能兼容多元支付工具情況下,不宜以“一刀切”取消現金支付,建議當局考慮延長投幣支付方式。同時建議加快爭取開展新一期經營服務合同招標工作,並明確要求服務方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以照顧不同群體需求。另要提升咪錶系統穩定性,加強軟硬件維護工作。
安全使用電動輪椅
梁安到認為“咪錶位”不適用Mpay 或聚易用等類型支付工具,與澳門建構智慧城市本質背道而馳,建議多顧及便利居民。
黃偉文提到,網上間中流傳電動輪椅危險使用事件,建議透過澳門復康機構,向使用者推廣電動輪椅的安全與合法使用。並在定期舉辦交通安全推廣活動中,考慮加入輔具安全使用元素。另就現時在馬路上危險使用電動輪椅人士提出警誠措施,避免重覆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