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3年05月07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打卡”的劇場

“打卡”的劇場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東望洋新街變成了旅客的打卡勝地,本來已十分繁忙,數間學校、一間公立醫院的巴士、私家車必經之路,現在日日夜夜都有旅客在打卡。

“打卡”於我的認知,本來只是上班下班的記錄程序,現在似乎變成了人們“到此一遊”的記認。東望洋新街的汽車塞在狹窄的街道上,司機用力響安提示,那些為了打卡的亡命之徒,仍然死心不息要拍到一張像網上流傳的照片。可知道,這裡曾是東望洋街坊的一線天,你們拼了命去留影的,正是吃了這一線天空的建築物。

“打卡”作為現在澳門政府大力推行的觀光文化,新馬路可以打卡、舊區街景可以打卡、連圖書館都叫人去打卡。“打卡”成為了一個城市的必備元素,也彷彿成為所有遊人自己確實存在過的證據。而打卡文化,已流行至劇場中去,早前網上影劇討論區開始了此起彼落的埋怨,首先是看文化中心話劇過程中,很多人一邊看戲一邊掉電話,於是電話與地板碰撞的聲音變成了話劇的特別聲效;於是有人指出因為有人一邊看戲一邊看手機、回信息甚至偷偷拍照……

觀劇禮儀曾經非常嚴謹的文化中心,現在已經成為打卡文化的重災區。

最近澳門藝術節開幕,一個接一個大型舞台演出在不同的劇院開演。不管是楊麗萍的《春之祭》,還是朱振華的《天鴿 · 情》,甚至在永樂戲院看的劇場電影《王子復仇記》,演出未開始,到演出中途,到謝幕完場,手機都是舉高高的。盡責一點的保安員在觀眾席走道上來回往返,為的是制止在拍照、錄影的觀眾。可是跑一次解決不了打卡的衝動,保安人員一轉頭,手機又動起來了。這種打卡文化已在網上引起很大迴響,可是網民只是世人的一小撮,而打卡客總是不休不止地舉起屏幕,變成了舞台下的另一場表演。

踱 迢

2023-05-07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61363.html 1 (衆藝館)“打卡”的劇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