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總促修法反壟斷遏暴利
燃油豬肉價差大籲平抑
街總發表“平抑本澳物價亂象”意見書,發現在街市食品、燃油價格等民生物價,豬肉售價在不同街市零售價有較大差距;石油氣、車用無鉛氣油、車用輕柴油進口價及零售價均相差頗大,尤其石油氣兩者價差近三倍。建議在“消保法”基礎上,盡快推動《反壟斷法》和《公平競爭法》的研究立法,遏制暴利、市場價格不公現象。
昨日上午十一時,該會在街總社服大樓二樓舉行新聞發佈會,街總副理事長兼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張淑玲、副主任洪偉東,青洲坊會理事長李冬敏介紹相關意見書內容。
居民入不敷支
他們表示,今年四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百分之○點八五,雖然總體物價較穩定,通脹幅度看似緩和,惟仔細觀察本澳綜合物價指數已連升多月;反觀居民薪酬調整狀況,受疫情影響一般僱員三年至今均沒有加薪,不少居民仍失業或減薪,居民實際收入不變甚至減少,仍要面對高昂物價,不僅造成居民的生活重擔和壓力,導致購買力下降,亦拉低生活水平,深受高物價之苦;基層及弱勢居民生活百上加斤。
研究團隊建議深化“澳門物價情報站”內容,以豬肉價格為例,可將每周豬肉零售價生成數據圖表,以折線圖或條狀圖方式顯示,讓消費者更直觀感知物價變化,共同監察民生物價。
優化屠場運作
同時,因應澳門屠場專營合同將於明年六月到期,當局應盡早公佈相關續期要求,優化運作機制,明晰活豬活牛進口、批發、零售的程序,促進市場透明公平,在各環節吸引經營者加入,讓所有有意進入市場者有公平機會。
規範燃油利潤
燃油價格方面,研究團隊建議當局參考鄰近地區做法,如內地為每十個工作日調整一次價格,調價生效時間為發佈日的廿四小時後,合理規定零售價格的利潤百分比等,讓本澳油品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使石油定價重回合理水平;同時,考慮把燃油產品納入為公共事業,打擊及防止市場出現壟斷和聯合定價,加強監管。
本報記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