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3年06月04日
第C06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謀有奇詭 言如千鈞

《戰國策》 作 者:劉向 出 版 社:上海古籍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謀有奇詭 言如千鈞

周室東遷,禮崩樂壞,先有春秋五霸,再有戰國七雄,周朝羸弱,周天子擁九鼎而無法一言九鼎,戰國之策,應運而生。《戰國策》據傳為西漢劉向整理,按戰國時期秦、齊、楚、趙等十二國次序,刪去重複,編訂為三十三篇,並定此名。所記的多是東周後期時諸國混戰,縱橫家為其君王擬定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可以把《戰國策》看成一個高階版本的故事會,上至大國外交風雲,中至小國夾縫求生,小至個人傾軋陷害或忠勇赴義。

人性的七宗原罪與耀眼光輝,幾千年來從無變化,所以藉由此書觀照當下,必會感慨萬千。

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俄烏戰爭等等,新的世紀戰火硝煙並未熄滅,反而在熊熊燃燒。聯想到《蘇秦說齊閔王》,裡面講到“夫善為王業者,在勞天下而自佚,亂天下而自安,佚治在我,勞亂在天下,則王之道也”,聯想到當今的某超級大國,不就是照搬我國幾千年前的霸王之法嗎?

所謂縱橫,韓非子曾有言:“從(通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而衡(通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看當今世界,誰為強秦一目了然,不過世界上眾多國家仍然像幾千年前一樣,在縱與橫之間搖擺不定。畢竟,攀附更容易一些,然而後果,短視的人無法看到,即使看到了,也選擇性眼盲。強秦之外的國家很難團結一心,秦穆公早已有預判:“猶雞之不能俱止於棲明矣。”

歷史很多時候也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以長平之戰為例,它成就了白起“戰神”的威名和趙括“紙上談兵”的惡名。先說此戰起因,韓因秦攻打冀禍水東引,於是將上黨獻給趙國,趙國就是否接收上黨意見不一,因而有了平陽君那句著名的“聖人甚禍無故之利”,但平原君等認為是“大利”,趙王最後接收了上黨,秦國怒而出兵。問題是,如果趙國沒有接收上黨,秦國可從上黨對邯鄲長驅直入,於趙國而言只不過換一種“死法”。或許對於弱者來說,怎麼選都是錯,除了自強。

三寸不爛之舌,聽上去比較負面,但唇槍舌劍,上可拯救黎民百姓免於戰火硝煙(比如蘇代以鷸蚌相爭勸趙國不要攻打燕國),下可為自己爭取君主的信任和免責(比如腹擊為自己建個大房子卻忽悠趙王,不如此不足以顯示老闆的信任)等等,這些都足以說明,語言是思想的載體,運用好是一門學問,它綜合了說話的內容、時機、方式和目的,也是眼界的一種表現。就像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提到的:“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戰國策》曾一度失傳,因為正人君子看不起短長之術,但正如蘇秦所說,亂世之下,伯夷叔齊這樣的正人君子只能成全自己的名聲,屬“自覆之術”,而縱橫家才能挽大廈於將傾,屬“進取之道”,這跟古代知識分子進則儒退則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

楊照老師曾寫過一本《戰國策:超越國界與階級的計謀全書》,書裡介紹了經典文本的兩種讀法,一種是“歷史式讀法”,即將經典文本放回其產生的歷史時代背景中,在那個特定背景下,而非從一種忽略時代的普遍角度出發;另一種是“文學式讀法”,在了解歷史背景後排除傲慢、自我中心的態度,培養並動用我們的同理心,想像進入他們那樣異質的生活世界中,去接近他們的心靈遺產。

秉持以上兩種方法去讀《戰國策》,會發現這本集政治、軍事、外交以至職場策略、修身等龐雜內容於一身的書,讀之可看先秦時的術士如何縱橫捭闔,可解當代政治紛爭的緣由,可思外交辭令的表達方式,可觀人性的幽微曲妙,可學揣摩人心的高情商對話,可作提升自我的鏡鑒。更不用說其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如“狐假虎威”、“亡羊補牢”、“畫蛇添足”、“南轅北轍”、“三人成虎”、“高枕無憂”等等。故無論它是歸類於“經”還是“子”,都是一本值得深度閱讀和思考的好書。

楊 菁

2023-06-04 楊 菁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67149.html 1 謀有奇詭 言如千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