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是靈感的催化劑
最近讀毛姆的書,他寫道,沒有哪個職業作家可以做到想寫的時候才寫,倘若一直等自己進入狀態的話,往往最終沒有產出。相反,職業作家能夠創造狀態,通過規律地工作來控制靈感,讓靈感服從自己的指揮。
我想起村上春樹也曾經提到,在創作一本書的過程中,需要的精神力量通常比大多數人所想像的還要多,就像是從事體力勞動一樣。有時,我們會認為只有當繆斯女神眷顧時,工作或做任何事情才能順利完成。因此,當我們狀態不佳,會將其當作偷懶的理由。
然而,事實與之相反,比靈感更重要的是保持持續的輸出。即使在沒有靈感、心情糟糕的時候,我們也必須堅持練習。因為只有不斷練習,才可能獲得靈感。事實上,靈感可能是練習和堅持之後的收穫。一位詩評家甚至說過:“某個作家作品中的情感自由、完整性和獨特品質——這些不是在寫作初期就具備了的,而是到最後才具備的。只有通過耐心、勤奮以及靈感,才能獲得。”
在Twitter上,Trung Phan一年內獲得了三十萬粉絲。他之所以能密集地發佈新推文,來源於他過去工作的磨練,他曾任職一份日更的電子報,當時每天都要撰寫一整份結合新聞和評論的郵件,連續數月。這訓練了他成為高產的寫作者,正是透過這樣的經歷,他的上限才能提高,平均寫作量甚至超越別人的上限。
當我們想着等待靈感降臨時,其實是在找藉口。當我們想要放棄時,我們常常會推說狀態不好,應該休息。但如果回想一下,我們最好的成品通常不是在所謂的“巔峰”狀態下產生的。不斷保持產出,遠比等待自己靈感來時更加重要。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