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箭四十一星創紀錄
據新華社、中新社報道:北京時間十五日十三時三十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四十一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圓滿成功,刷新了中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
本報綜合報道
本次發射的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四十一顆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製,可以獲取高空間分辨率對地觀測遙感影像,為用戶提供業態分析、區域普查等遙感信息服務,同時為國土資源、礦產開發、智慧城市建設等行業提供遙感數據服務。
此次發射使用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兩級運載火箭,七百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一點三噸,具備發射不同軌道要求單星、多星的能力。本次發射是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第七十六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四百七十六次發射。
吉林一號擁逾百星
另悉,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十五日介紹,其當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四十一顆衛星,其中的三十六顆進入“吉林一號”衛星星座軌道,使其在軌衛星數量達到一百○八顆。
長光衛星是中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二○一五年,長光衛星自主研製的“吉林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揭開了中國商業航天的大幕。
此次發射的四十一顆衛星包括吉林一號高分06A系列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3D19-26星、吉林一號平台02A01-02星等。
吉林一號高分06A系列衛星是由長光衛星研發製造的新一代批產衛星,具有快速批產、智能運行等特點。
長光衛星“吉林一號”衛星型號總師賀小軍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該系列衛星的綜合成本已降至第一代衛星的約二十分之一。
每天可重訪卅多次
賀小軍介紹,以現有在軌衛星測算,該衛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三十五次至三十七次重訪,獲得比以往更豐富的遙感數據,而長光衛星利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算法不僅可在線完成耕地、林地、水體等地表信息的自動提取,還能對油罐、光伏電站等典型目標進行自動識別。
目前,該衛星星座已在農林、水利、環保、交通、自然資源、城市建設等十四個領域開展各類服務,客戶來自全球十餘個國家和地區。
賀小軍表示,“吉林一號”衛星星座預計二○二五年底前實現三百顆衛星在軌,長光衛星將進一步拓展高分辨紅外、高光譜等觀測手段,同時也要加快構建航天信息產業生態,逐步打造以衛星研發、生產及數據應用開發為核心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