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驕傲
涉及同性婚姻議題的喜劇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裡,“鬼”主角毛邦羽的父親在電影末段向另一位男主角吳明翰自白,在兒子意外去世之前,他已接納了兒子作為同性戀的性取向,甚至在發現兒子的男朋友出軌時,曾試圖為兒子討回公道。吳明翰代替毛邦羽說,謝謝父親讓他知道,甚麼是無條件的愛。當初鼓起勇氣向父親出櫃但未能及時獲得正向回應的毛邦羽,也終於釋懷地離開人間。
很多非異性戀者自己都清楚,如何愛與被愛,如何與一個人從熱戀甜蜜地憧憬未來,到柴米油鹽的生活相處,是雙方一起用一生去互相學習與成長的課題。而這些都無關性別。
然而對外的“出櫃”是另一回事。櫃子與出櫃,都是存在於對非異性戀接納度或認知度相對低的社會環境。面對越親密、自己越重視彼此感情的人,又往往越難出櫃。因為在太多真實案例裡,出櫃意味着要承擔一個可怕的風險:出櫃那刻很有可能讓人驀然發現,一直以為的愛與基於愛的包容,都不是理所當然的。穩定交往的同性伴侶難以向家人或密友出櫃的原因,並不是對他們沒有信心,而是因為作為少數性向者,在人海裡遇到雙向的愛已經尤其困難,因此更冒不起失去愛的風險。
如同當初認知自己的性取向與性別認同一樣,出櫃與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步調與處理方法。出櫃後獲得接納與理解的,更應該感恩這份無條件的愛。沒有勇氣出櫃的,也不必因而自卑焦慮。要記得的是:跟大多數人不同不代表不正常,只是比較特別。這種特別也許不是你自主選擇的,也許就是天生如此;但無可否認的是,因為這種特別,好好活到現在的你比其他人都要勇敢。為此,你已經值得為自己感到驕傲。(二之二)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