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效服務提升吸引力
人民幣匯率走低,日前離岸價一度失守七點二關口,創近七個月低位,引發各方關注後市走勢。內地媒體的評論文章分析指從長期看,我國經濟增長向好,對人民幣匯率有強而有力支撑。
人匯短暫走弱,對澳門帶來不同的影響。如今澳門全力向綜合旅遊業靠攏,推動經濟復甦,以首五月入境旅客中,佔六成五來自內地,貢獻的消費力量可見一斑。故每逢節假日,全城充滿迎客氣氛,如內地三日假期的端午節,成為各界捕捉的檔期,官方亦於節前舉行新一輪“關前薈”啟動禮,銳意提升旅遊吸引力。
各方“備戰”充足,旅客亦如期湧至,昨日逾九萬旅客入境,數據可觀。但業界反映疫後回流的旅客量,普遍消費力不如前,當中出於旅客結構轉變、客源地的經濟變化,以至匯率因素等,令訪澳旅客的消費水平、消費喜好出現較大落差,連熟悉旅客消費習慣的商戶亦感難以適應。
當原本熟悉的客源購買力亦出現變化,或許暗示着市場消費導向的轉變未必是短暫的。如今內地經濟復甦轉弱,人匯走貶影響出境的消費力,對產品價格變得敏感,往往須賦予更高的性價比來撬動消費心理。同時,內地發展一日千里,民眾追求的高端品牌、餐飲消費,幾乎想不出的都有。旅遊經驗越豐富的旅客,更追求差異化、特色化。
澳門保持原好的小城風貌與新型建築特色相互輝映,成為小城強而有力的賣點。當旅客湧至,其他環節又能否創造自身的特色,從而引客消費,值得深思。
每逢內地大型電商購物節,本地的消費力易被分流。又因澳門營商成本高企,結果商品難以用價格提升競爭力。最終要有自身的特色引客,並要做好高效優質服務,強化品牌形象。
奈何澳門的服務水平一直在路上。疫下經濟差,顧客顯得特別可貴,商戶着緊服務意識、提供優惠,盼留住客人,但當經濟復甦,旅客回流,因為人手不足、成本復漲等,服務質量跟不上需求,成為制約消費意慾的難點之一。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