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3年06月29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斷章寫義)不“死”的光芒

不“死”的光芒

美國網上文化雜誌 Slate 最近報道指出,身兼配音師、模特兒與酒吧經理的 Devin Finley 早前為自己製作“數碼分身”,以五百美元首期酬金,跟以色列 AI 影片公司 Hour One 簽署合約。日後 Hour One可按預先購入的配額,預約其“數碼分身”演出產品教學、網上培訓、員工入職簡介等不同影片,假如配額用盡,公司將要向 Finley 真人額外付款。

Finley 起初對此有些抗拒,但當他想到日後自己年老時,年輕的“數碼分身”仍可為自己賺錢,甚至會說自己不懂的語言、表演自己沒學過的技能,他便確信其有無限潛能。他認為只要公司信守承諾,不讓他的“數碼分身”接觸政治、性及其他惡意內容,他就願意持開放態度。

【摘自:〈誰有權掌控藝人的 AI 數碼分身?〉,BRIAN LIU,CUP媒體,二○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隨着AI黃家駒、AI梅艷芳的歌聲在影音平台被廣泛討論,我們或許要相信:藝人已經是一個不會消失的標誌:只要你有足夠高的人氣、生產過足夠多的作品,就能透過科技去製作“分身”,然後,跨越地域、時間等限制,一直演出。

這種不“死”的明星光芒會帶來不同問題。一是利益的思考。當這些“分身”的主人依然在世時,所得的收入固然由其本人獲得;但“數碼分身”的“壽命”必然比其原型來得長久,果如是,那往後的收益如何分配?會否引起更多倫理問題?二是對業界生態的影響。當一個演藝人員可以無了期的演出,代表了相應的表演機會就會被他/她一直霸佔,後起之秀得以成長、接棒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所以,AI進入演藝圈,除了收益分配,更有傳承考慮。

科技的突破講求技術;但科技的應用,就會成了“人”的問題。

穆 森

2023-06-29 穆 森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72537.html 1 (斷章寫義)不“死”的光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