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十一份委員意見 待分析整理報告
城規會討論東區2交通規劃
【本報消息】城市規劃委員會昨日下午三時舉行今年第五次平常全體會議,討論“東區2”詳規草案,由主席、土地工務局長黎永亮主持。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表示,共收到十一份委員意見,待分析公眾及城規會意見後,於九十日內整理並完成最終報告,提交行政長官。若有重大修改將重新諮詢,否則會編製法律條文,爭取今年公佈有關法規。
會議焦點仍是落在“東區2”及周邊交通規劃。考慮未來“東區2”將有九萬多人居住,委員施冠雄建議在“東區2”引入潮汐車道,控制高峰期車行方向。例如將道路車道由雙向“三加三”調整為“四加二”;委員高岸聲建議提升“東區2”跨區交通的設計容量及提供建設時間表;委員梁普宇指出,除了慢行系統方面,會否為推行共享單車預留空間?同時關注現時A區水道填海的最新情況。
潮汐車道需視乎條件
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長林志劍表示,現時A區工程不論地上或地下建設工程都如火如荼推進,現時跨區交通僅一條行車道路,因此周邊交通必然有壓力。本澳暫未有引入潮汐車道。“東區2”會否引入暫未知,因為需要形成形態及習慣,待形態形成後才具條件考慮,局方會關注。
麥達堯稱,共享單車方面,澳門現時未有,但據知有關集車區所佔空間不大,A區三個輕軌站可劃出空間予共享單車,但將來會否發展共享單車,需視乎市場運作,他補充,共享單車的定位是康體悠閒為主,通勤為副。
A區防洪兩百年一遇
“東區2”提出計劃在澳門半島東北側與新城A區之間填海○點三六平方公里土地。麥達堯指,填水道擬建城市運動公園,將大幅增加運動設施數量。但目前仍待中央批覆,“需向中央提供論證”,未有確切時間表。現時局方與相關部門是以沒有填海方案來建設及設計周邊,坦言制約較大,例如行車道的落腳點要妥協等。無論如何,相信未來交通流量都可以滿足。
會上,亦有委員關注未來“東區2”內“學校村”的規劃,建議由學校直接參與設計,因應各校自身教學特色,打造特色校舍。亦有委員關注“東區2”的防洪標準,公共建設局代副局長徐英華表示,A區的防洪潮標準提升至兩百年一遇,雨水排放標準提升至二十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