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是一把雙刃劍
當今互聯網爆炸式發展,已經“網”住了我們的生活,網絡早已是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了。網絡既為人們帶來便利,亦帶來了問題,譬如網絡語言的濫用。語言是體現人類思想的重要載體,網絡語言的出現及其大爆炸式的傳播,無不在轟炸着我們的視聽觀感。這些充滿活力的辭彙,通過網絡大範圍的傳播,在受到年輕人歡迎的同時,缺乏文化底蘊但極具創新性的新語言,也在受到挑戰。
網絡語言的形成及發展
在數字時代,互聯網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遠超其他任何一項的發明,它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科技的進步,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也越來越頻繁,舊有的辭彙不足以準確地描述當下的狀況。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它能夠反映社會的現狀——創造性和變動性是其特點。
網絡語言主要由符號發展而來,帶着解構主義的色彩,從邏輯上否定傳統的基本語言原則,由此產生了新的意義。它用分解的觀念強調打碎、疊加、重組、重視個體、反對總體統一而創造出支離破碎和不確定感。
在網絡時代的初期,網絡熱詞多為諧音詞語或相關的辭彙,它們的出現可能源於一些輸入法的錯誤,但是卻很快被人們接納並使用,比如“童鞋”、“醬紫”等大量諧音辭彙;用“潛水”來比喻論壇裏沉默不發帖的行為;運用了比喻、借代、諧音等修辭手法的表述都很形象貼切且具有趣味性,也奠定了網絡語言的發展基調。網絡語言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加入了外來語言,這些新的變化挑戰了原有的國籍、語言、族群的固有邊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其語言的邊界,其表現的形式為“語碼混合詞”比如“要hold住”、“學習ing”等;以及縮寫詞例如“yyds”(永遠的神)、“u1s1”(有一說一)諸如此類的表述。使用網絡語言,不僅給詞語帶來了語義和內容的轉變,亦表明了年輕人的創造力,以及對新事物的良好接受能力。
豐富當代語言及傳統表述
楊文斌在“新媒體語境下萬國語言傳播與文化現象探析”中曾轉引了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的想法:“語言,像文化一樣,很少能自給自足的。語言具有很大的相容性,能夠在與另一種語言接觸時,不斷吸收新的養分,豐富並充實着自己的語言文化。”因此,我們可以說,網絡語言的特點,便是對原有的文字進行解構,並賦予它們新的注解,簡化、趣味化的表達方式。比如在網絡社交中,用戶會採用“扎心了,老鐵”、“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些帶有趣味性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又不至過於嚴肅;採用口語化的辭彙或引入方言也是十分常見的,例如“滴”、“好噠”等;可以更好表現出在網絡聊天中的心情,還有將中文和外語及擬聲詞的融合。這類的語言,試圖將表達者當下的心情融入其中,也能更好地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網絡發展帶來的變革與年輕人求新求趣的特點不謀而合,正如年輕群體渴求新鮮刺激、追求革新變化,他們用較為簡短的辭彙來表達複雜的感情、態度以及想法。
社會發展中更迭的網絡熱詞
網絡熱詞多具有時效性,通常反映當下的熱門事件,或人們的生活狀態。最近的“泰褲辣”、“抱一絲”這類的諧音詞語,“顯眼包”、“你人還怪好的嘞”這類能夠反映社會狀況的辭彙,都在引起人們的共鳴後,廣泛地流傳開來。
然而,這類網絡熱詞容易被“新陳代謝”。追求簡潔、新鮮有趣是網絡辭彙最重要的特點,這既是由速食式的網絡交際模式決定的,體現了當今時代節奏快的特點。
使用網絡流行語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平淡無奇、循規蹈矩的交流很難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提起興趣,而不夠簡潔的表達也無法完成快速篩選交流對象之目的。在此,不妨提到社會心理學的“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在個體認知、判斷、信念和行為方面自願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人或多或少也存在模仿的行為,特別是二十歲以下的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極強。而網絡的發展,與娛樂產業的下沉,必然導致該年齡層的群體更易接觸並傳播網絡熱梗。
網絡語言的弊端
何為語言之美?美在審視,美在韻律,美在沉澱,語言的尺度亦是文明的尺。揆諸當下,流行詞生搬硬套與胡亂堆疊,既違反了漢語的基本構造,也讓人一頭霧水。這些具有時效性的文字,既無法經過眾人的審視,亦經不起時間的推敲,不具備文化內涵與背景。網絡熱詞的流行期,能超過三年的數量極其有限,新潮的語言資源,難以沉澱為具有深度影響力的表達。
並且,由於其簡化的表述,亦會使原本的表述失去深意,產生紕漏與差錯。因此,過於頻繁地使用網絡語言,會導致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退化。人們選擇自己的表意工具,亦是在選擇社會對於文明的規範,其中包括了對詞義語言良性發展的甄選,我們從網絡語言中感受到時代的活力和人們的創造力,也並不意味着需要對其不加甄別地照單全收。
在數字媒體的發展下,網絡語言的傳播就必須簡單、直接且易於理解。這樣,人們在接收到這些新潮的網絡語言後,會將其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然而,語言簡化後的傳播速度雖提高了,但不可避免的是語言表述漸趨幼年化。熱門辭彙和熱梗因其傳播成本較低顯得尤為誇張。人們都具有從眾的心理,難以做到不被環境所影響,因此,當人處於一個密集使用網絡語言的環境中時,很難獨自逃離表述能力逐漸退步的漩渦。
網絡語言不該被全盤否定
網絡語言的肆虐,切實地讓人們的表達能力退化。與此同時,網絡語言的時新性和其自身的流量熱度也衝擊着主流媒體,有一種倒逼着傳統主流媒體革新的趨勢。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會使用網絡語言增加標題的趣味,吸引年輕的讀者。現在,越來越多的網絡詞語進入到文學、社會學、傳播學等諸多領域,正在不斷打破現實和虛擬的壁壘。作為語言變體的漢語網絡辭彙,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口語的書面化表達,如今也在不斷顛覆口語和書面之間的二元對立的模式。網絡用語其傳播自由度更高、創新性更強等特點,使其在生活中滲透的範圍更深更廣。網絡辭彙生成的新世界以及它對漢語和其他語言的越界,賦予了文字新的生命力,並試圖構建一個更加自由平等的語言生活網絡。
陳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