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欠原住民一個公道
十月十四日,澳大利亞就是否修憲,在議會設立名為“原住民及托雷斯海峽島民之聲”機構,以及承認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是澳大利亞“第一民族”,舉行二十四年以來的首次全民公投,最終以失敗告終。
結果顯示,“反對”陣營以六成的支持率打敗“支持”陣營。報道稱,全國以及六個州都投了反對票,北領地也投了反對票,該地區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是原住民或托雷斯海峽島民。
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在投票結果出爐後表示,結果並非他所期望,“和解之路是艱難的”,但強調這次結果“不是路的盡頭”。堪培拉大學學者華萊士稱,“對於阿爾巴尼斯來說,公投失敗將是其遭遇的嚴重政治挫折。”
公投結果的歷史性慘敗讓澳大利亞的原住民感到震驚。原住民呼籲“靜默一周”,“現在是沉默、哀悼並深入考慮這一結果的後果的時候了”。原住民組織計劃本周將“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旗幟降半旗以“哀悼公投結果”。一些原住民領導人則將公投結果稱為“苦澀的諷刺”,“在澳大利亞只生活了二百三十五年的人,拒絕承認那些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六萬年或更久的人,這是沒有道理的!”
原住民組織“烏魯魯對話”的活動人士斯凱爾斯在社媒上表示,公投結果是“毀滅性的”,“維持了淒涼的現狀”。她憤怒地表示,原住民“被澳大利亞人拒絕了”,“和解已經死亡”。
居住在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曼尼亞島等地的澳大利亞土著,以及居住在托雷斯海峽群島的島民,佔澳大利亞全部二千六百萬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二。他們在澳大利亞居住了約六萬年,但由於長期遭英國殖民統治邊緣化,在已有一百二十二年歷史的澳大利亞憲法中始終未被提及。
到了一九一○年至一九七○年,澳大利亞政府先後實施“白澳政策”和“同化政策”,建立英語寄宿學校,強迫原住民的學生住校,以遠離家庭和族群。在校期間禁止他們使用原住民語言,導致原有的三百餘種原住民語言中有一百一十種瀕臨滅絕。此外,澳大利亞也強行將近十萬名原住民兒童集中在白人家庭和專門機構收養,切斷他們與原生族群的語言和文化連結。
直到二○○八年,澳大利亞時任總理陸克文才在議會發表講話,代表政府對原住民百年來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作出正式道歉,稱這是“國家靈魂上的巨大污點”。這是澳大利亞史上官方首次就原住民議題公開道歉。
澳大利亞原住民長期以來在政治上被邊緣化,利益訴求得不到政策制訂者的有效回應,他們的個人收入、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等多方面均落後於社會平均水平。他們“堅守”着貧窮和各種生活挑戰,公投成立諮詢機構僅僅是想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條件,但就連這樣基本的人權都無法得到,這就是西方引以為自豪的“人權”、“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