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 貴而顯之
自一九二五年開始,在法國時尚攝影界,海寧恩胡勒夫獨領風騷近十年。其新穎的攝影創意,離不開他對古典文化、美術及建築的認識,還有在那個時代汲取的文化養分,尤其是當時在歐洲剛剛興起的超現實主義文化運動。那種將夢境與現實合而為一的創作風格,不時出現在海寧恩胡勒夫的攝影作品中。
在時尚攝影領域,海寧恩胡勒夫匠心獨運,創造出一種虛實交錯的美學語言。從佈景擺設、燈光設計、氣氛營造,再到模特兒的肢體語言,海寧恩胡勒夫都非常講究。每次拍攝前,他會先將自己的攝影棚,佈置成一個迷你片場,情形類似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在拍攝《秋刀魚之味》過程中,反覆查看鏡頭那長方框內的幾何構圖,務必達到心目中的完美標準方肯罷休。當萬事俱備,海寧恩胡勒夫便會將眼前的女主角,請上他精心安排的神殿,再透過一場光影洗禮,將她們一一化身為繾綣仙凡的女神。
從美術角度來看,海寧恩胡勒夫的作品,蘊藏簡約主義之精髓,集簡單、品味、大氣與約束於一身。一切看似渾然天成,舉重若輕,背後其實是天賦加努力的成果:扎實的美學知識、敏銳的商業觸覺、對掌控光線和明暗對比的深厚功力,幾乎缺一不可。當然,站在時裝雜誌主編的立場,模特兒身上的服飾,全由當時法國首屈一指的名師設計,配合海寧恩胡勒夫的攝影魔法,更是相得益彰,而他為時尚雜誌拍攝的泳裝攝影系列,更反映了戶外水上運動成為一時風尚的年代。在拍攝過程中,海寧恩胡勒夫一如既往運用其高超的空間和燈光設計技術,制造出戶外拍攝的效果,驟眼讓人以為模特兒是置身於陽光與海灘之中。
或許想在事業上尋求突破,海寧恩胡勒夫在一九三四年移居美國,未幾加盟《時尚》雜誌的競爭對手《時尚芭莎》,他的時尚攝影之路亦開始出現暗湧。當時的《時尚芭莎》在佛里蘭(Diana Vreland)主理下,藝術風格偏向開放大膽,連帶影響攝影師的創作路線。當時的雜誌編輯,鼓勵攝影師少一點留在工作室,多到戶外取景,模特兒亦毋須如雕像般,跟着攝影師的指揮棒,擺着一板一眼的姿勢,讓他們有更多自由表達自己。當時最深明此道的,莫過於匈牙利攝影家馬田蒙卡斯(Martin Munkacsi)。蒙卡斯擅長以幾何角度和明暗對比,將大自然和高端時尚融為一體,凸顯相中主角的個性和魅力,跟海寧恩胡勒夫“靜如止水”的藝術風格、在拍攝過程中要調控一切的做法形成強烈對比。
隨着時尚潮流瞬息萬變,海寧恩胡勒夫的風格亦開始變得落伍,然而山不轉路轉。他嘗試過旅行攝影,去過不少國家,亦沿用一貫的攝影風格,將埃及和希臘的古建築拍得氣派非凡,重現文明古國之昔日輝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寧恩胡勒夫轉投荷里活,拍過不少名人肖像,也執起教鞭,向電影幕後人員傳授攝影技巧。除了跟《窈窕淑女》導演佐治丘克(George Cukor)合作無間,海寧恩胡勒夫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亦曾擔任不少電影的美術顧問,從此淡出競爭激烈的時尚攝影行列。
(時尚攝影家佐治 · 海寧恩胡勒夫 · 二之二)
撰文:杜 然
攝影:佐治 · 海寧恩胡勒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