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商業氛圍 添街區人氣
今個新春檔期,本澳客量持續創新高,酒店入住率接近爆滿,熱門景點連日來水洩不通。客量持續攀升,考驗城市承載力。疫後本澳酒店房間、酒店類型、新商場不斷增加和豐富,加上輕軌線路拓覆蓋、口岸增加等,提升城市容量。傳統景點卻受制於空間,容量難提升,如何優化旅客體驗,值得探討。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社區經濟,活化舊區營商,一方面希望通過分流,減低過度擠迫的情況;另一方面,有利帶動更多不同類型商戶生意,分享旅遊業復甦紅利。如透過引入新型“打卡”點、抽奬活動、VR互動遊戲等,分流旅客深入社區。
大三巴、官也街是旅客必到之處,亦是做旅客生意商家的必爭之地,商店炙手可熱,但一街之隔的營商氛圍卻相對淡靜。隨着旅遊業穩步復甦,相比起熱門街道高昂的舖租,不少初創企選擇進駐關前街、路氹舊城區,舊區開始出現新式零售商店、餐飲商店等。但區內店舖分散、營業時間短,尤其晚上人流疏落,街道冷清,缺乏誘因讓旅客深入區內探店。
在旺季期間,龐大訪澳客量有分流需求。政府過去曾舉辦“新馬路任我行”,今年則選擇在路氹設立步行區。官也街街道短、行人道狹窄,難容納激增的客量,但通過步行區,有助擴大旅客活動範圍。同時,別具特色的街道,吸引不少旅客“打卡”,設立步行區有助旅客遊走舊區“打卡”宣傳澳門,探索小店、到訪益隆炮竹廠及廟宇等地,感受立體化的澳門。
如今旅客消費喜好再不局限於商場,更推崇“城市漫步”。參考珠海富華里,不獨只有一條街道受捧,整個區在有規劃、多元商舖的相互助力下,人氣旺盛。在節假日更有不同的裝飾、活動、市集等,吸引力十足。
觀乎本澳傳統景點,除了熱門街道,當局可加強周邊街道的整體規劃,鼓勵青創、投資者進駐,抓住旅客需要。不妨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必要時可保留特色並整改,把商業街擴大為商業區,重塑商業活力。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