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趨勢未變
葉兆佳:鞏固經濟回升向好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葉兆佳認為,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但傳統經濟增長動能的支撐作用減弱,仍需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鞏固和增強回升向好態勢,離不開政策的有效銜接、接續發力。
全要素生產率穩增
葉兆佳指出,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激勵勞動、資本、土地、技術、資料等各類要素資源優化再配置,能夠充分釋放增長潛能。同時,科技進步、生育率提升、人力資本提升等要素也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經濟的各方參與者需要通過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保障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維持穩定增速。未來,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仍將保持合理穩定的增長速度。
他認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新動能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傳統增長要素效率提升。一方面,加快推動勞動力要素從“人口數量紅利”轉向“人口質量紅利”;另一方面,加快推動資本要素從傳統基建轉向新基建。通過將生產要素集中到新基建領域,將為要素資源的合理流向和高效配置創造新的空間,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為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AI算力首超美國
二是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進入人工智能的時代,我國在部分關鍵領域表現出“領跑”優勢。過去五年,中國人工智能算力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十五個國家人工智能算力支出的增長中,中國貢獻了近六成。未來,我國需要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等方面體制和機制改革,聚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有利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爭取實現比發達國家更快的創新驅動增長。
三是新生產要素的作用充分顯現。生產要素的形態總是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演化,隨着數字經濟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向生產要素演進,數據要素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經濟價值創造過程,對生產力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未來,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發揮數據要素稟賦優勢,將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創造新的動能。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中國科學院最新報告預測,今年我國經濟全年增速為百分之五點三,各地政府制訂的增速目標整體也處在百分之四點五至八的區間。這些表明了我們國家和地方政府有信心、有決心、也有舉措持續鞏固經濟增長態勢。隨着外部環境的改善,以及國內穩增長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將加快向潛在增速水準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