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與眾同樂”兼得
筆者由於對文學藝術有難捨難分的感情,因此,在退休之後,這個領域中的不少作品,也給予我不少回報,令我垂老賦閑在家的夕陽歲月中,能開心地、滿足地過每一天。既可以在家欣賞許多鍾愛的文學藝術作品,甚至自唱自吟,自得其樂;又可以和志趣相投的老友聚會,談文論藝,與眾同樂,二者可以兼得。
比方說:其中一個領域,便是我很喜歡欣賞戲曲。
說起來,在戲曲天地中,我個人偏愛且比較多接觸到的,便是京劇和粵劇。
近年來,偶然在一些學習某流派的後人中,我感受到:個別的後學者,都能努力地去學習、傳承流派的優點,成為可喜的接班人。但是,也不免有極少數新人,可能由於急功近利,走了一些彎路。
比方說,京劇中,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他創造了獨特一格的“程派”。一部《鎖麟囊》那幽美的唱腔,風靡了何止萬千觀眾。但遺憾的是少數新人,只能得其皮毛,未能得其精髓。
例如,程派唱腔的光華,一是由於程硯秋的嗓音具有一種較低迴蒼涼的韻味,對悲劇的演繹特別像如魚得水;二是程派運腔強弱的反差特別鮮明,但又能給人一份聽覺上的美感。
有些後學者只顧及形式上的機械模仿,沒有掌握好以情帶聲,以聲成腔的內在有機融合,因此,只能模仿到皮毛而不及於風骨,甚至反而扭曲得誇張做作。
一位京劇名家說過:“在我的藝術理念中,只有欠缺,沒有過火。”不錯,欠缺可以補救,過火則可能導致毀滅啊!“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裡的“生”和“死”,當然是指成功和失敗也。
魯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