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外來物種 確保原生環境
路氹生態區物種基本穩定
【本報消息】環境保護局長譚偉文回覆立法議員梁孫旭書面質詢稱,環保局透過定期清理生態區的外來物種,確保本澳原生植物有適當的生境生長並提升灘塗功能,改善水鳥、魚類和底棲動物的生活環境。近年生態區的物種基本維持穩定,已達到預期成效。
優化棲息覓食環境
梁孫旭書面質詢關注本澳生態問題,有關注生態保育的人士反映,發現近年來澳渡冬的黑臉琵鷺、候鳥數量下降,要求當局交代原因及未來將採取的保護措施。關注路氹生態保育區的保育成效,以及全澳灘塗和紅樹林修復成效。
譚偉文回覆,黑臉琵鷺的遷徙與其他候鳥一樣,受氣候、食物和棲息環境等因素影響。環保局未來會繼續完善路氹城生態保護區的灘塗和紅樹林等生態資源,優化鳥類的棲息和覓食環境。
種逾四萬多紅樹苗
市政署回覆稱,自二〇〇九年起持續於東亞運大馬路沿岸灘塗種植紅樹苗木,截至去年已累計種植超過四萬多株紅樹苗,現時紅樹植物生長良好,除綠化了海岸線外,亦為濕地生物提供了棲息活動空間。同時,市政署持續對轄下的濕地進行養護及優化,包括監測和治理外來入侵物種,以維持物種多樣性;更換及重整濕地老舊的設施,保障遊人安全;更替老化植物,提升園區的植物色彩。此外,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推廣濕地保育,如濕地觀鳥、探索濕地生物及外來物種移除活動、濕地生態遊、展覽及工作坊等,以向市民大眾宣導共同保育濕地生態。
梁孫旭指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是全球最大的遷飛區之一,關注特區政府會否考慮與內地或外地相關保育組織交流合作,環保局回覆稱,特區政府暫未有簽署關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