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就業唯一選擇?
去年印度人把考公(公務員考試)拍成了電影。電影《12年級的失敗》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主角歷經三次失敗,第四次通過了地獄級難度的國考——印度聯邦公務員委員會組織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儘管電影給了個光明的結局,但很顯然,屬於廣大印度人的人生,可沒這麼峰迴路轉。
在印度,一百多萬考生爭奪七百個崗位,隨此衍生有大量的考公培訓機構,隨處可見考公的看板。每天都有上千名印度年輕人在此進行模擬考試或上課,許多人會花費數年時間全力備考;為了能夠上更好的補習班,甚至有家庭賣掉房子來給孩子報名。
印度公務員不但社會地位高,收入和待遇也相當可觀。此外,印度公務員還有諸如交通、通訊、子女上學等補貼。公務員每年還能享受國家法定假期外的帶薪假、醫療假等,算下來他們一年的假期能達到二百天左右。所以,在這個百分之一的人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財富,雖廢除種姓之名還保留種姓之制的國度,考公這條上升通道是普通人最為寶貴甚至是唯一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樣的鐵飯碗,不難理解為何會成為當地人人都積極奮鬥目標。
熱衷考公的又何只印度!據我國媒體報道,內地不少院校呼籲畢業生不要只盯着升學考公考編。放眼澳門,普通打工仔也是熱衷考公,“政府工”是多少人仍在打拼的目標。但本澳遠不及印度,那怕當不了公職,還是有很多發光發熱的機會如新興四大產業,公職只是一項選擇。
仙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