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4月15日
第B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台青分享“登陸”體驗

台灣青年登上北京香山拍照留念 (中新社)

台青分享“登陸”體驗

“青年朋友理應多溝通、常來往、形成默契,若彼此不熟識,未來兩岸如何走得親近?”北京大學台生劉昱甫十四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希望更多兩岸青年心平氣和、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

客觀看待大陸進步

今春二十位台灣青年隨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到大陸尋根交流,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青春活力,也為不少在大陸求學的台灣青年樂見。十三日至十四日,三十位台青受全國台聯邀請赴毛主席紀念堂緬懷學習、觀看科技創新主題音樂劇《亦夢亦真》、登香山踏春賞青,期間向記者分享對兩岸青年交流的看法。

劉昱甫在北京讀書已近四年,專注學業外也投身兩岸交流活動,向初“登陸”的台青“萌新”分享經驗。在他看來,與大陸老師、同學相處起來不存障礙,“大家都基於客觀事實開展交流,也樂於包容不同意見”;交換思想的過程,也為他提供了更為宏觀的視角回看家鄉發展。

他建議有“登陸”想法的同鄉實事求是、客觀看待大陸進步,做好與大陸青年同台競技的準備,努力提升自我,將個人成長融入社會發展。

來自台灣中原大學的余子誼和王姵媗今年二月底在武漢大學開啟了交換生之旅,除體驗大陸校園生活,也到陝西、重慶、雲南等地觀光,評價這段經歷“收穫滿滿”。

王姵媗為“離歷史如此近”感到震撼,“校園有不少文物古跡,一出地鐵站就看到古詩裡讀到的黃鶴樓”;余子誼認為大陸同齡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執行力強,也感受到相處時的熱情與親切,不少同學知道她們從台灣來,專門交換聯繫方式,表達善意與喜愛。

希望多交流多嘗試

北京大學中共黨史專業碩士研究生朱斐青觀察到,無論是大陸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還是深具歷史底蘊的文物古跡,都吸引着台灣青年的目光,讓他們萌生跨海來看看的想法。

二○二三年,朱斐青自台灣大學畢業後來大陸深造。在她看來,除課堂知識外,實地走進毛主席紀念堂等了解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艱辛創業的不易,也是在台灣不曾有過的體驗。

“希望兩岸不要因為制度的不同而拒絕接觸、交流。”朱斐青說,青年間的交流必不可少,島內青年不妨打開視野,勇敢跨海嘗試;也希望在大陸的“過來者”講好打拼故事,讓更多台灣青年感知大陸真實面貌。

(北京十四日電)

中新社記者 朱 賀

2024-04-15 中新社記者 朱 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1525.html 1 台青分享“登陸”體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