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20日
第C09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劃火柴的男人)舞台劇《夢遊此地》觀後感

舞台劇《夢遊此地》觀後感

早前觀賞由石頭公社主辦,莫倩婷導演的《夢遊此地》。此劇為第四屆共融藝術節劇目之一,特別之處在於大部分演員都是肢體或言語上有障礙,筆者在觀劇前也有疑問,由非專業、不健全人士構建的團隊,有何吸引之處?靚人靚衫靚景,統統欠奉,但令人動容的卻是殘缺者們,對鬼神、對生死、對夢想的種種辯證與思考。與其說是“演技”與“劇本”,不如當成他們的自白,因為真實,所以震撼。

劇目一開始,演員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鬼神是否存在,氣氛歡快胡鬧,直至其中一位有語言及肢體障礙的演出者說:“如果這世界真有鬼神,為什麼死去的親人,我連一次也沒有夢見他們呢?”這句獨白猶如利刃直擊觀眾心臟。如果真有鬼神,那為何都不來與至親相見?如果沒有鬼神,那我們生而為人,活在世上的意義又是什麼?

其實相比起殘障者,身體健全的人看此劇可能更受震撼。其中一幕演員與觀眾互動:“你的長腿很漂亮,如果我有你又長又漂亮的腿就好了”;“你的笑容很好看,我也想有你這樣美的笑容”。我們往往忘記自己有多幸運,單單四肢完好,已令身障者艷羨不已,導演也用一件外套作為象徵,意謂那是我們生於世上穿着的皮囊。高的、矮的、美的、醜的,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無論那件外套如何,我們唯有安然地穿着它、接受它,甚至欣賞它。

最後一部分,演出者逐一說出夢想與焦慮。有些夢想能到國外旅遊,有些祝願自己和家人健康快樂,有些則憂慮親人過世後,餘生該如何自處?他們大部分願望對健全者而言,都是平凡甚至卑微的,他們的憂慮則值得我們深思,社會對殘障者的支援是否足夠?也許我們最起碼能做到的,就是減少歧視目光,即使多麼特殊,仍能得到接受和包容,那才是“共融”的真正意義,也是《夢遊此地》一劇真正發人深省之處。

李峻一

2024-05-20 李峻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9746.html 1 (劃火柴的男人)舞台劇《夢遊此地》觀後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