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取友
“交友是一件尋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卻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朱光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國著名學者朱光潛先生所著,這本書以十二封信的形式,對青年人的成長、學習和待人處事提出了許多有用的建議。
我自己閱讀後感受較深,其中一篇名為《談交友》的文章令我回憶起女兒唸小學的階段,身邊都是些比較正直善良,專注學業的朋友,所以整個高小階段,女兒的情緒和學業成績都比較穩定。當時,我對於女兒身邊能夠有這樣的朋友感到慶幸和欣慰。
升上初中後,女兒身邊的朋友因為轉校或調班的緣故,來了一個“大洗牌”,也在這段期間,她誤交了一個損友。回想那段日子,女兒的專注力不再放於正事上,言行舉止也大不如前,令我非常擔心。慶幸的是,與那個朋友相處一段時間後,女兒與她漸行漸遠。
每年三月是澳門的幼兒園招生月,很多家長費盡心思,希望為子女覓得一所“全方位理想學校”。除了根據自身求學經歷,家長亦會向親朋好友取經,甚至在社交平台發文徵求其他家長的意見。我個人認為,相比校園環境、課程設計和師資團隊,朋輩在孩子成長和學業發展中的影響更加值得重視。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指出,孩子會透過觀察和模仿朋輩的行為、態度和價值觀,建立自我概念和發展出行為模式。積極向上的朋輩,可以促進孩童的正面發展,而負面的朋輩,則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偏差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艾爾金斯更提出,孩童進入青少年時期更容易受同儕的影響,他們會更願意接受同儕的觀點和行為。學者更指出,良好的朋輩關係可以提高學習動機和成績,反之則可能造成學習動機的下降。
故此,家長除了幫子女報讀心儀的學校,入學後更應引導孩子如何謹慎交友,了解子女與哪些朋友玩在一塊,同儕之間有甚麼新的潮流玩意。若有條件參與學校的親子活動或擔任家長義工,更可一窺子女在校內與同儕的互動,可謂一舉多得。
小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