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圈新人難出頭
ViuTV上星期播出了新劇《十七年命運周期》,劇集雖然由廖子妤、楊樂文、陳健朗及李敏孭飛演出,但更加吸引觀眾的反而是兩個新人張可欣及陳書昕。而且在上星期已播出的劇情中,兩位新人的戲份明顯比幾個已上位的前輩更多,哪怕兩個新人的排名其實都在幾位舊人之後。
劇集敢以新人甚至素人擔大旗,當然是很大膽的嘗試,這種事斷不可能在TVB裡出現,偏偏ViuTV就已經實行,而且都取得不俗的口碑。如《YOLO的練習曲》及《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都曾獲得好評,尤其是後者的角色眾多,雖有陳湛文及王丹妮等客串,但扮演學生的絕大部分都是新面孔。當中除了歐鎮灝、葉振弘和葛綽瑤有演出經驗外,邱彥筒更是首次拍劇便擔正,這都是十分大膽的嘗試。最終劇集被封為神劇,已說明用新人、素人其實也同樣能獲得關注。
也許於TVB而言,由一線的小生花旦擔正演出才更具收視保證,但卻不知這些生旦頻繁亮相其實會令觀眾視線疲勞,有時會將他們的角色與前作混淆,更誇張的甚至會產生厭倦感。無疑,新人的演技確實是需要考慮的一環,但所有的舊人都是從新人開始,不給予機會的話,新人又如何能成為舊人?尤其是兩台如今已沒有邊拍邊播的事,大不了就是增加拍攝時間,即使瘋狂NG也不用怕,而且在選角前又可以安排新人或藝訓班學員試戲,從中挑選認為最適合的才給予演出機會,如此一來便不用擔心演技方面出事。
香港電視台較少起用新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行頭相對封閉,很多時都依賴人脈關係,使得新人很難進入這個圈子。其次就是市場風險,電視台更願意選擇有經驗和知名度的演員,這樣可以降低市場風險,而且觀眾對熟悉的面孔更有信心,有助於提高收視率和廣告收入。目前香港的電視劇在創新和風格上依然相對保守,這也限制了新人的發揮空間,相比其他地區,香港的製作環境仍處於不太鼓勵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娛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