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數據研究發現
火星35億年前或有海洋
據觀察者網消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科學報告》近日發佈的一篇論文稱,中國“祝融號”火星車收集的數據顯示,火星表面發現的一些岩石沉積物可能來自於三十五億年前的古代海洋。科學家推測,在火星歷史早期,火星北半球可能短暫存在過一個海洋。
發現溝槽沉積通道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香港理工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天問一號任務發回的數據,他們發現,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部存在與古代海洋近岸帶相符的地形特徵,例如凹錐、多邊形溝槽和沉積通道。
研究人員還測定了研究區域岩石沉積物的年代和物質組成。他們根據這些數據推測,烏托邦平原可能在大約三十六點八億年前發生過洪水,形成了淺海和深海環境。但這片海洋在“地質學上很短的時間內”凍結,形成了一條海岸線,並在大約三十四點二億年前消失。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吳波表示,研究區域可以被分為南部水或冰含量較少的淺海單元,以及北部水或冰含量較多的深海單元。他對英國《新科學家》雜誌表示,即使是在淺水區,水深也可能達到六百米,但沒有足夠的數據來估計古代海洋的最大深度。
香港理工大學行星科學家謝爾蓋 · 克拉西爾尼科夫認為,水中含有大量淤泥,從而形成了沉積物的分層結構。他推測,火星在歷史早期可能擁有一個“更厚、更溫暖”的大氣層。
論文強調,“祝融號”的觀測數據仍無法作為火星古代海洋存在的直接證據,但發現烏托邦平原南部可能存在過大量水體,將增進人們對火星氣候演化的認識。
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行星地質學專家馬蒂厄 · 拉波評論稱,早期火星是否存在過海洋依然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對探索火星環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這項新研究為未來火星探測提供了方向,人們可以通過火星任務展開檢驗。
證據支持火星有水
此前,已有許多證據支持曾有水在火星表面流動的假設,例如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的着陸地點傑澤羅隕石坑被認為可能存在過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出,傑澤羅隕石坑存在明顯的三角洲和河流痕跡,可能在卅五億年前形成過一個湖泊。
今年八月,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者分析了NASA“洞察”號火星車收集的數據,計算出火星地表下可能存在大量液態水。
根據“洞察”號收集的火星地震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火星地震波穿過岩石的速度,與充滿液態水的破碎火成岩的匹配度最高。分析顯示,這個“水庫”位於火星地殼中部岩石的微小裂縫和孔隙中,距火星表面約十至二十千米。
美國“Space.com”網站指出,科學家對火星古代海洋有很多猜測,但只有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才有可能探明火星環境演化的真相,因為科學家可以在地球上用更多儀器展開詳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