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科創人才 促國際交流
崔世平:澳可成灣區關鍵門戶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受訪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在科技創新、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建議大灣區應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推動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特別是在科技人才、資金和信息等方面實現高效協同。加大科技人才培養,打造人才集聚地。
崔世平認為,作為長期關注科技創新創業的代表,在是次“兩會”將關注科技創新、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以及青年人才培養等議題。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澳門青年參與深合區創新創業情況方面,透過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青年打造優質的產學研結合創新創業平台,助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創新發展,尤其在中醫藥領域取得顯著成果。
33澳科企獲認證
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於二○二三年推出的《科技企業認證計劃》,旨在促進本地科技企業發展。截至去年底,共有卅三家企業獲得認證,涵蓋集成電路、資訊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企業合計聘用約一千三百名員工,年營收超過三十億澳門元,顯示出澳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潛力與活力。
在推動人才培養方面,崔世平指未來澳門需要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這不僅限於本地生力軍,也需引入外部專才。政策方面應更具包容性,鼓勵更多具潛力的人參與研發製造及測試過程,以建立良好的創新生態。
澳青迎空前機遇
中央政府期望澳門成為人才集聚地,通過引入國際人才來提升整體競爭力。崔世平認為,澳門青年創新創業正迎來前所未有機遇。在政府扶持和社會共同努力下,未來將有更多青年投身於科技創新和創業中,為澳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大灣區的國際競爭力成為關鍵議題。儘管澳門缺乏自然資源,但擁有豐富的政策資源和獨特地理優勢,必須將目光放得更高、更遠。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定位為“國際大都市”,為其在大灣區中的發展指明方向,強調澳門作為“門戶城市”的關鍵角色。
崔世平強調,習近平主席對澳門在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期待,為澳門提供新的發展契機。澳門能以“超級聯繫人”的身份助力國家發展,並實現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成就。認為澳門完全有能力成為促進國際與內地人才交流與合作的平台。
本報記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