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賦能 灣區協同
何潤生:雙擎驅動澳高質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何潤生表示,當前正值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際和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全面深化的關鍵階段,澳門作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戰略定位更加清晰。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廿五周年大會講話中強調“青年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是建設澳門、建設國家的有生力量”。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和澳門立法議員,一直鼓勵澳門青年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價值,亦將努力推動政府與社會各界搶抓機遇,以“青年賦能”與“灣區協同”為雙擎驅動,助力澳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獨特優勢。
建人才發展生態圈
何潤生認為應構建人才發展生態圈。青年是澳門未來的棟樑,更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建議創新教育協作機制,推動本澳高校與大灣區內地高校建立“學分互認+課程共建”體系,加大資源投入引領更多高校團隊參與產學研單位。繼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面向重點領域緊缺人才推出更多支持保障措施及便利跨境流動政策,研究高端人才共聘共享機制及稅收優惠等舉措,以及進一步放寬澳門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執業資格互認範圍。
探索澳註冊灣區產
同時,應深化灣區資源整合。澳門需以“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為導向,在灣區協同中實現突破,一方面要繼續加強推廣灣區標準應用,將“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模式切實落地成為常態,支持鼓勵粵港澳高校企業共建共用科研設施設備,充分發揮澳門科研優勢推進粵澳產學研成果轉化及助力重點產業發展,並拓展有關經驗探索“澳門註冊+灣區生產”模式,助力大灣區一體化建設。發揮澳門中葡平台功能,聯動珠海、中山等城市建設葡語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吸引更多國際高端科創資源集聚。
此外,強化制度創新保障。建議以“澳門新街坊”為試點,探索高端人才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的跨域銜接、福利對齊。進一步加強與澳門人才政策的深度銜接,善用“澳門平台+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聯動發展優勢,重點引進國內外和培育本地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等領域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澳門正處於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攻堅期,通過青年成長與灣區建設的深度連接,澳門必將在人才、科技、產業協同中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建設世界級灣區貢獻獨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