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價恐再漲
當局能源政策被批
【據新華社台北二日電】台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三月預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全島電價或面臨再度上漲的形勢。分析人士指出,台灣電價連年上漲與當局執意廢棄核電、大舉改用天然氣發電的能源政策有關。
去年兩度上調電價
台灣每半年舉行一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去年上半年,儘管國際能源價格有所回調,台當局稱考慮台灣電力公司財務狀況嚴峻,島內平均電價仍調漲約百分之十一,其中民生用電價格漲幅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產業用電漲幅最高達百分之廿五;下半年,台灣電價繼續調漲,民生用電價格維持不變,產業用電價格則再上調百分之十二點一。
台電為公用事業機構,負責全台灣地區電力供應。該公司日前發佈最新成本結構,顯示一月虧損九十七億元(新台幣,下同),至今已累計虧損逾四千億元。台電方面稱,電價屬“被迫”上調,且電價漲幅將受當局補貼額度的影響。
有民意代表提出,台電“不補貼就漲價”的要求完全不合理。
台民意代表機構也提出,台電應強化經營績效,減少虧損並維持財務穩健。
台媒指出,二○一六年民進黨上台至今,電價只漲不降,去年剛經歷“一年兩漲”。而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初上任時曾宣稱“電價十年不會大幅上漲”。
電價上漲推高通脹
電價上漲將進一步推高台灣通脹率。今年一月,台灣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已升至百分之二點六六,台當局近日將今年通脹預期上調至百分之一點九四,接近百分之二的警戒線。
“民眾對電價可能調漲的預期心理已產生影響。”台灣“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說。台灣最新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二月份“未來半年物價水平”指標的降幅探近八個月最低。
影響廠商留台意願
此外,吳大任還認為,電價調漲主要對象是工業用電,目前台灣的工業電價已幾無優勢,如果此次電價調漲再針對工業,可能會影響廠商留在台灣的意願,尤其是現在還要面對美國的高關稅政策壓力。
島內分析人士指出,高價購電以配合當局能源政策才是台電虧損的主因。根據民進黨當局目前的能源配比目標,二○三○年綠電百分之三十、燃煤百分之二十、燃氣百分之五十。輿論指出,廢除發電成本低的核電,改以昂貴的天然氣及再生能源代之,導致“台電與消費者雙輸”的結果。
島內天然氣發電的成本還在增加。台灣唯一天然氣供應商中油公司日前宣佈,三月份天然氣價格,電業用戶調漲百分之三,工業用戶平均調漲百分之十。
擬增美天然氣進口
台電第三核能發電廠將於今年五月除役,考慮到電價上漲壓力,島內對核電廠延期服役的呼聲漸高。但台電表示,將“配合”當局廢核政策目標,還呼籲各界支持其位於基隆市的協和發電廠“以氣換油”計劃,即以燃氣發電取代燃油發電。
台灣輿論對民進黨當局“執拗廢核”的批評聲不斷。台媒表示,“核綠同行”已是全球潮流,拋棄燃料價格穩定且發電成本低廉的核能,不僅實現淨零排放無望,還會讓台電深陷財務危機。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民進黨當局不顧電價上漲衝擊民生仍執意廢核,可能與其增加美國天然氣進口的計劃有關。
批評人士指出,民進黨當局大舉採用天然氣發電“不划算也不安全”。新竹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台灣把“寶”押在一般存量僅七至十一天的天然氣上,完全不符合能源安全保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