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首場發佈會聚焦經濟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三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再度以大會新聞發言人身份亮相的劉結一,在約七十分鐘內回答了中外記者十二個提問。正如此次兩會前的觀察,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中國式現代化等經濟熱詞,成為這場發佈會焦點。
“經濟”被提四十次
臨近發佈會前半小時,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大廳內已座無虛席,通道被中外記者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洩不通,攝像機、三腳架、小梯子早已就緒。
作為本次兩會會期的首場新聞發佈會,“長槍短炮”擺好架勢,一場“新聞大戰”蓄勢待發。
十五時,劉結一準時步入發佈廳。在介紹了政協會議的總體安排後,直接進入答問環節,現場鏡頭對準記者席,快門聲音響徹發佈廳。
整場發佈會,十二個問題中,不少集中在經濟領域。“經濟”一詞共提到約四十次、“發展”高達六十六次。發言人被中外記者頻頻問及有關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對外開放、推動新質生產力、優化民營企業環境等問題。顯見經濟和發展,在本次政協會議所扮演的角色。
劉結一指出,當前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經濟運行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只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就一定能不斷邁上新台階。
去年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質生產力,今年迎來具象化,收效顯著。劉結一向中外記者介紹人形機械人上“春晚”扭秧歌,無人機飛夜空放“賽博煙花”,人工智能開源大模型引發世界熱議。這些新鮮事,僅僅發生在過去三個月內,新質生產力還在煥發生機。
兩會吸引世界目光
新聞發佈會結束,記者湧向發言台繼續向發言人提問,劉結一也面向攝像機和手機鏡頭打招呼,給記者增添素材。隨後,會場變成採編“工作室”,有人訪問同行,有人開始播報,還有人默默敲打鍵盤。
在會上提問的巴西勞動者電視台記者,被劉結一點讚中文流利。他在會後被團團圍住,教育、養老、環保、科技,乃至時下爆火的DeepSeek,都是其關注焦點,他也驚歎於這些年來政協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一次參加兩會報道的中阿衛視記者畢諾向記者表示,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兩會不僅是中國國內政治生活的大事,也全球矚目。“以前我們總是通過西方媒體了解中國與阿拉伯兩大文明,但現在我們應通過中國媒體與阿拉伯媒體增進了解、深化關係。”他說,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參與中國兩會報道。
(北京三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 陳卓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