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打蛇打七寸”
【本報訊】據觀察者網四日消息:當地時間三日,美方宣佈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自三月四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再次加徵百分之十關稅。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三月四日,中方接連表態並發佈反制行動。“利劍出鞘”後,各大外媒紛紛關注報道。
瞄準特朗普基本盤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稱,中方當天發起的一系列反制行動,是迄今為止針對特朗普關稅政策反應最快、協調最一致的一次,這些措施不但包括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還“劍指”數十家美國企業。
美國彭博社注意到,雖然中方反制總體上尚處於可控範圍,但這些涉及農業的舉措,其廣泛性卻出人意料,涵蓋從牛肉到玉米和大豆等多種大宗商品,而這讓此刻正準備開種下一季度作物的許多美國農民措手不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報道援引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早已為此做好了準備”,無論是轉而從南美進口,或是釋放國家儲備庫存,都將有能力通過多種方式達到新的供需平衡。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用其駐華記者的分析認為,在中美貿易和關稅問題上,中方釋放出了願意對話談判的信號,但也做好了反擊的準備。報道稱,中方此次“打蛇打七寸”,等同於瞄準了特朗普在美國農村的“基本盤”,可能是希望給白宮施加更多壓力,為後續的談判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美大豆出口減八成
英國路透社也援引分析人士認為,中方仍希望與特朗普政府談判以達成協議,但令人擔憂的是,針鋒相對的關稅戰有可能升級為兩大經濟巨頭之間的全面貿易戰。
報道稱,自上一波中美貿易爭端以來,中國一直在尋求供應商多元化,以緩解三月四日宣佈新反制措施所帶來的影響。在特朗普的第一個執政任期內,農業市場成為中美貿易爭端的焦點,這導致美國大豆銷量在兩年內下降了近百分之八十。自那以後,中國已採取措施,增加從包括巴西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採購量。
CNBC援引安聯研究的分析報告稱,截至二○二三年,美國對華出口的大豆等農產品佔美國對華出口商品的最大份額,達到百分之一點二,為二百二十三億美元。研究顯示,按份額計算,石油和天然氣位居第二,佔百分之一,為一百九十三億美元。藥品位居第三,佔百分之○點八,為一百五十六億美元。
《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是美國農產品最大的市場,二○二三年佔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