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八日舉行的第二場“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長黃潤秋介紹,這十年,全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的變化。PM2.5濃度累計下降幅度達到百分之十六點三;去年,生態環境質量有了新改善,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跨過百分之九十的門檻,達到百分之九十點四,同比上升一個百分點。
北京藍漸成常態
會議期間,為了和代表委員們交流工作方便,黃潤秋隨身攜帶了兩塊從北京市大氣環境監測儀上取下的濾膜。部長通道上,他指向左邊一塊說,這塊是十年前的,因為它吸收了太多的PM2.5,所以是灰黑色的,他有指向右邊的一塊說,這是去年的,它是灰白色。
黃潤秋介紹,去年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是三十點五微克/立方米,全年PM2.5重污染天只有一天。十年間,北京的PM2.5濃度從八十點六降到了三十點五,下降幅度達到百分之六十二。濾膜也從黑變到了白,“北京藍”漸成常態。
全國PM2.5平均濃度去年降到了三十微克/立方米以下,達到了二十九點三微克/立方米,除了疫情期間的二○二二年以外,PM2.5全國年均濃度首次降到三十微克/立方米以下,大幅度超過了“十四五”所計劃的PM2.5濃度下降百分之十的目標,累計下降幅度達到百分之十六點三。
人的努力最重要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效,我想人的努力是最為重要、最為關鍵。”黃潤秋表示,二〇二四年,生態環境部調整了PM2.5濃度發佈的規則,從過去發佈整數位調整到小數點後面一位○點一微克,更加精準、更加客觀地反映各個地方在大氣環境治理過程中的精神狀態和治理成效。
對於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跨過百分之九十的門檻,為何同比只上升一個百分點?黃潤秋表示,“這是在高位上增加的,來之尤其不易。長江連續五年、黃河連續三年,乾流的水質達到了二類及以上。”
黃潤秋說,“接下來,我們會繼續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