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系列音樂會
作為代表澳門的職業交響樂團,澳門樂團對古典音樂的推廣及傳承展現出承擔與使命感。一連兩個周末的系列音樂會以布拉姆斯的作品為主題,好比一個小型的音樂節,整體節目安排對演奏者而言相當具挑戰性。
由澳門樂團委約,駐團作曲家林品晶為慶祝澳門回歸廿五周年而創作的《歡樂組曲》,四個樂章分別安排在系列音樂會的開場,林氏乃澳門作曲界的代表人物,作品反映出一種很微妙的澳門感覺,就是不會好宏大,但結構精煉,節奏與拍子有相當複雜性,旋律鮮明,亦巧妙地用了一些前衛元素,以其音樂貫穿系列音樂會的開場,亦是送給本地樂迷的小心思。
開幕節目安排畀足誠意,都是演繹難度高的作品。大提琴家費蘭德斯,演奏雄渾奔放,豐盈的音樂感,高難的樂段處理沉穩,而且個人舞台風格強烈。小提家科奴諾娃深具柔情溫婉的特質,極力追求控制的音色,靈動多變,極高音果斷利落,相當瀟灑!由兩位與澳門樂團演攜手繹的A小調雙協奏曲,精彩紛呈!上半場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下,兩位獨奏家以一首全勾弦的小曲反場,盡顯功架!強弱立體,線條靈動,起伏有致的音色表達,讓人神往!
聽布拉姆斯的音樂,有強烈古典織體的感覺,同時充滿浪漫情懷的表述,就是德意志樂派渾然天成的感性與理性的平衡。華麗激昂,渾圓深厚亦是布拉姆斯個人形象的一種內在呈現。下半場的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完全突顯首席指揮廖國敏的指揮功力,激情洋溢,處理大局得心應手;第一小提琴相當注重,音色穿透有力,能聽見指揮對突出主線條的追求。另外特別欣賞其對副線條的把握,重疊線條的交接,意向明顯,具心思慎密的特點。廖氏獨具風格的舞台魅力,實為當代年輕音樂家的楷模。
是晚樂師們也是揮曬自如地演出,完美配合指揮指示的音色收放,幾位不同聲部的獨奏樂段都演繹出豐富的感情、精湛的技藝!澳門樂團近年經歷相當多的變革,歷練磨合過後,可以感受到一種新聲音,具一體性,豐滿而富有表現力。這場音樂會後,算得上是樂團完成華麗蛻變的新篇章。
潘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