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 真假難辨
冷靜判斷 查證確認
在當今數字時代,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使得假新聞生成變得更加容易和普遍。造假新聞的目的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政治操控、經濟利益或製造社會影響。
國家公安部網安局昨日上午發佈消息,查證內地一名男子利用AI生成“明星在澳門輸光十點三億”的謠言,被警方行政拘留八日。有關方面並未解釋該假新聞的背後目的,但不排除與經濟利益有關。許多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利用點擊率來獲取廣告收益,因此,假新聞的標題往往誇張或具爭議性,以吸引更多讀者點擊。這樣的做法不僅損害媒體的公信力,也使受眾在接收資訊時變得更加困惑和懷疑。
社會影響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假新聞可以引發社會猜測、恐慌、仇恨或分裂,導致群體間的對立和衝突。AI生成的假新聞可以迅速擴散,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讀者一般較難分辨AI生成的假新聞,要追查真相,更要追尋新聞源頭以識別真偽。可信的新聞機構通常有嚴格的報道標準和事實核查機制,不明來源的資訊,大眾須謹慎對待。
對於新聞中的數據和引用,核實也非常重要,可以通過查閱訊息的來源,以確認報道的準確性。此外,若新聞的內容過於誇張或引發強烈情緒反應,亦應提高警惕,因為假新聞往往以此作為吸引點擊的策略。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