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久有時盡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之五:“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說時光之飛逝。昨天說的是童顏,今天且言白髮,這只不過是一瞬之間,正如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讀《漢武故事》,說到漢武帝一次乘車到郎署,目覩一位鬚眉皆白,名曰顏駟的老翁。帝問:“何時擔任郎官的,為何如此之老?”顏駟回稟曰:“臣從文帝時就在這裡當郎官。而文帝好文臣則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如今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故三世不遇,乃老於郎署。”這就是際遇。
武帝聽罷,亦不覺為之欷歔,於是把他提升為會稽都尉。這一提升,其實也是際遇。讀古人書,知古人事,顏駟“郎潛白髮”,尚有提升機會,服務社稷,揆諸今日,髮猶黑,目尚明,體還健,況今人壽命較古人長近一倍,正值經驗老到的時候,便一刀切:“請勿阻住地球轉”,向“曱甴路”那邊行。對人才的浪費,實在可惜。然而不是這樣,那麼後起之秀又如何安排他們職位?此事兩難全。此情此景,謂之人才過剩。未來的發展趨向機械化、電子化,人才過剩將更為嚴峻。是商品過剩,可以把貨品倒進海裏,如今人才過剩,後果堪虞。
如何解決人才過剩的問題?冥冥中好像有天意,一場世紀瘟疫致令人口遽減,我欲問蒼穹,不竟“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這是杜工部說的。而科學家們也日夜匪懈地硏究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先進武器日新月異地相繼出台,這種方法一定有效。
萬物皆有終始,人亦不例外,白居易《長恨歌》說:“天長地久有時盡”,我感覺到詩人的睿智,早已預知天地有盡時,但他不作杞人之憂,只說“此恨綿綿無絕期”。其實恨也沒有必要,假如某日天地盡時,無論是人才、蠢材、天才、白癡“冚包散”,何恨之有?奉勸世人:爭甚麼!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