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8月13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斷章寫義)不做病態批判者

不做病態批判者

言論自由的社會,我們珍視網上自由表達意見及討論的空間。正因如此,大家更應清楚了解個人言論的責任,在參與網絡公審前,不妨先思考下列問題:一、Who:誰在網上發放這則公審消息及資料?二、What:發帖者提供了什麼資料?是否真實、可靠及完整?三、How:我對事件有怎樣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否理性及具同理心?四、When:這是留言的適合時機嗎?我的留言會否對自己或當事人產生負面影響?

【摘自:〈正義使者齊“公審” 網絡傳言要小心〉,媒體素養教育網,二○一九年三月】

談到網絡言論自由,不得不提到近期有關疫情失守的言論:部分人認為,大局既成,避免指責有助團結抗疫。而部分人(包括筆者)則認為,應指責時需指責,有助互相監督。兩種聲音還未分勝負,討論區的民眾已經按捺不住,群起攻擊涉事家團和單位:由於受疫情所累,經濟初見起色又受重創;政府全民核檢首日安排失當等,活生生變成了一套鬧劇。

我說網絡欺凌是不對的,辯友則質疑:“你也同意指責,有何差別?”過猶不及,適當的指責需要,但惡意攻擊則過了頭。指責是議事論事,指出不足,給予批評,促使反思,當中不涉虛假資訊、人身攻擊、誹謗、詛咒或惡言相向。

如何避免冷靜的指責變成網絡欺凌?除了網民相互督促,更需要相關部門態度持平,一如校園發生欺凌事件的其中一個成因,可能是教師處事不公。因此,越是避談公民責任,評定涉事家團是無辜的受害者,越會激發不滿者的怨氣,倒不如了解真相,理解受連累者的困境和憂慮,代涉事家團尋求諒解。權利和責任都清晰,似乎更有利安撫民心,避免火上加油。

(論網絡言論自由 · 八)

鏏 而

2021-08-13 鏏 而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7977.html 1 (斷章寫義)不做病態批判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