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短缺下的後市影響
近期全球天然氣、煤炭、石油等能源品價格不斷上漲,市場對全球能源短缺的擔憂加劇。當前歐洲天然氣價格升至創記錄的每兆瓦時160歐元左右;亞洲煤炭價格接連走高,煤炭生產大國印度的發電站煤炭庫存較去年減80%,導致電價升至過去十二年高位;原油價格也大幅上漲,較去年低位升近60%達每桶80美元左右。
今波能源短缺引發的價格上漲是多因素疊加:一是全球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上形成共識,促使全球電力生產結構轉變,導致煤炭、油氣行業投資不足,傳統能源產能下滑而綠色新能源供給波動較大,進而引發供應短缺;二是極端氣候影響全球能源供應,比如歐洲遭受極端天氣導致風力發電量減少、巴西遭遇近二十年最嚴重的乾旱導致水電站無法運行、內地山西罕見極端強降雨天氣致煤礦生產受阻等;三是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俄羅斯北溪二號的制裁,帶來的能源供給端的阻礙;四是後疫情時代,不同國家經濟復甦差異性很大,對能源需求難以準確把控,造成新產能投資不足,生產能力不能及時釋放。
市場預計這一輪全球能源短缺或將在冬季延續,明年中有所緩解。全球能源短缺背景下潛在的輸入性通脹疊加內地煤炭價格仍處高位,內地年內可能面臨一定的通脹壓力。但能源短缺的短期衝擊後,明年可能更需要警惕以服務業為代表的核心通脹的回升。在全球貨幣超發、財政超支背景下,一旦全球疫情在明年實質性緩解,工業品的供給約束不再緊張,服務業開始逐步修復,服務需求高漲,通脹的焦點可能由工業品轉向服務業以及其所能影響到的核心通脹。
工銀(澳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