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26日
第B1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尋樂人生)泡水館:澳門煮食燃料歷史見證

泡水館:澳門煮食燃料歷史見證

蕭惠心在《十月初五街五十憶》寫的兒時生活雜憶,其中談到澳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泡(開)水館,相信現在沒有多少中青年人知道。

那年代,澳門人並無石油氣煮食、電煲煲水這回事。煲滾水需要生火燒柴或炭。記憶中,還有一種更便宜的煮食燃料,就是木糠。記得家裏曾有過一個木糠爐:一種直立圓形的泥土爐具,生火之前,需要先放一根粗圓棍在爐中央,然後在棍子四周填充木屑。燃料短缺時代,在街上拾到一根木都要拿回家作柴燒,物盡其用,那時的地球,肯定比現在健康得多。

堆砌木糠的最大技巧,是把爐央的粗棍拔出來之後,木屑不會塌方。爐子中空,讓空氣流通,火才燒得旺。由於生火費工夫,木糠爐不久就被淘汰,柴爐之後是炭爐。小時候,生火煮食是小孩子唯一的玩火機會,大人囑咐為煮食爐生火,個個踴躍參與。為柴爐和炭爐生火需要用廢紙燃點火種,其時家家戶戶不會浪費一張紙,舊報紙更是寶。我們生柴火時,會用一根竹筒吹爐口,輸入空氣,柴很快便着火。我們經常被柴炭升起的濃煙燻得淚流滿面。

由於生火需時,每個街區幾乎都有一所出售滾水的泡水館。一毫幾分可沖一大壺水。泡水館用銅煲燒一大鍋水,一個銅勺子可灌滿一個暖水瓶。去買水是小孩子的活兒,會拿個大壺去,希望多得一點便宜。泡水館並非每次賣水都收錢,多數收代幣。一元可以買若干個代幣——通常是一塊小小的鐵皮,上面用紅漆寫上店號。吉慶里近營地街巷口就有一間這樣的泡水館,它是居民幾乎每天都到的地方,也就成了街坊八卦消息的集散地。

直至澳門人的煮食燃料由柴炭進化到燒煤油的火水爐,只要劃根火柴便可點火,泡水館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社區中銷聲匿跡。

(《十月初五街五十憶》讀後 · 五)

沈尚青

2022-01-26 沈尚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0996.html 1 (尋樂人生)泡水館:澳門煮食燃料歷史見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