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名作家談論不要孩子的決定
據本書的責任編輯說,這本書的中譯書名是“最好的決定”,然而相信通讀此書的人,會更認同它的英文書名——“Sixteen Writers on the Decision Not to Have Kids”。“生育”與否,本書傳達出來的始終是:對女性來說,它是個選擇,並非“最好的決定”。生育選擇既是個體化的、具有主體性的,也是社會化的,承載着濃重和深刻的歷史文化烙印。個人既是能動的主體,同時也是被捲入傳統文化與現實國情的被動一方。生不生、生幾個,折射出的是人的處境。
《最好的決定》集合了十六名沒有選擇生育的作家,坦誠分享自己對這一重要人生決定的思考與想法。而編這本書的初衷,編輯梅根 · 多姆說:“找到一些不同的途徑來探討不要孩子的抉擇,我想提升這種討論,從誇誇其談的陳詞濫調裡把這個議題拽出來,因為那種泛泛而談常常會把當父母的人和不想當父母的人置於對立面,認定前者願意自我犧牲、更成熟,而後者始終沒走出青春期、過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我想讓大家看到:沒孩子的人和有孩子的人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你可以用懶惰或是造福自我的,或是大度的,或是富有想像力的處理方式,你可以表現得冷靜從容,也可以像個混蛋。”
梅根 · 多姆向多位選擇不生育的作家發出邀請,讓她們談論這個決定的原因以及想法的形成,最終在回信的作家中選了十六位,絕大多數為女性作家,三位是男性作家。比例相差懸殊多少說明了與女性相比,在生兒育女這件事上,男性鮮有嚴肅思考,而女性從母胎中出生就得面臨這個問題,耳濡目染之下,一輩子都會對這件事有所思量。無論男、女作家,全書的每一頁幾乎都寫了女性要面對的悖論,無論是社會強加的規範,還是每一個女性終究很難擺脫的自我追問。從之前的“生育是女性的必須選項”到如今的“不生育,老了你就知道後悔”這種恐嚇式的觀念,依舊滲透在所有女性身上。
書中十六位作家代表的是雖然仍屬於少數、但值得被尊重和理解的聲音,也代表了一種多樣性,來自不同代際、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而且十六個人中,有一些是曾有過生育焦慮,嘗試懷孕、去人工授精等,有一些從小就知道且非常堅定自己內心是不想要小孩的,還有一些始終在一個徘徊的狀態中慢慢摸索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雖然彼此間存在諸多不同,卻在一件事上完全一致:他們都是專業寫作者。每位作家毫無例外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在選擇不生育的人群中,一群作家並不那麼具有代表性,“畢竟作家比常人更需要獨處的時間,也有自己的作品替代孩子帶來滿足感與空虛感”,編輯梅根 · 多姆對此的解釋是:此書中沒有哪位作者把“寫作”和“孩子”對立起來,也沒有把不生育的原因歸咎於寫作,再者他們是作家,自然比普通人更擅於用通俗易懂的文辭展現世界的複雜和矛盾,也更懂得表達自己的內心。
這是一本所有女性都應該閱讀的書籍,不是指望他們的聲音能改變大眾的整體態度,也不是讓女性們去成為“丁克”,而是讓女性們了解“生育”是一個選項,不生育也是。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