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8月28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雜談)有朋自雲端來

有朋自雲端來

年輕時,看過一部剿匪片叫《雲霧山中》。家住平原的我們,小時候見過田野的霧幔,卻沒見過山嵐的雲氣。成年後登泰山、爬黃山,才得以親睹雲霧山中的奇景。那些個隱隱約約的山頭,一會兒不見了,一會兒又露出來,給人以虛幻縹緲的感覺。

據明代《紹興府志》記載,四明山有過雲岩,常年雲遮霧罩,住在這裏的人家,把互相走動叫“過雲”。山裏人也許不曉得什麼叫詩意棲居,但“過雲”這一通俗說法卻自帶詩意。由此可見,足踏五彩祥雲的神話人物,浪漫固然浪漫,也離不開俗世影像。或者說,騰雲駕霧之類的傳說,也是建立在自然景觀基礎之上的。

“信天游”中有句歌詞唱到:圪梁梁上那是一個誰?荒山野嶺,地曠人稀,忽見高處的山梁上有個人影在晃動,不由得仰頭喊話,這次第,怎一個親切了得?於是乎,一腔酸曲吼上了天。

這樣的場景,也與雲端傳情相差無幾。我在西安軍校時,曾到關中地區勘測地形地貌,對黃土高坡仍有印象。看過電視連續劇《白鹿原》後,更覺得那山上人家彷彿住在半空裏,“雲深不知處”的感覺油然而生。

現如今,網絡發達通四海,數據傳輸達三江,以“雲”命名的新技術、新名詞層出不窮,諸如雲計算、雲服務、雲空間等等不一而足。作為普通百姓,我們對專業領域的名堂無需也沒必要問個究竟,但對能夠享用到實惠還是深有感觸的。

僅以數據通信來說,這可比傳統電話便捷得多了。一部手機在握,無論遠近都能移動聯通,且能聞其聲,睹其容,一顰一笑,近在咫尺。疫情期間,訪親會友儘管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好在有微信,人們可以通過語音和視頻,在雲端即時聯絡,交流信息,互道平安。

除曾經相知相識的親友外,朋友圈中還有許多未曾謀面的“雲朋友”,遙相呼應,隔空唱和。特別是那些同道朋友圈,因興趣相投才聚到了一起,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見那人與你互動,為你點讚,卻不知雲端上那是一個誰?時間一長,慢慢也就熟了。內心暗忖:原來他(她)就是那個某某某,沒想到在這裏遇上了他(她),真是緣份啊!每念及此,不勝唏噓:有朋自雲端來,不亦說乎?

就拿我們撰稿人來說,每人都有數個微信群。在這些群裏,有編輯,有作者,每天都有稿件貼出來。這些稿件,有的是紙媒的電子版,有的是公衆號或個人平台發出來的文章,有展示也有交流,有讚賞也有指教,但多數都是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雲朋友”。有家晚報副刊設有“朋友圈”版面,在這個版面上同框的編者、作者,也稱得上“雲朋友”了。套用白居易的一句詩,同是筆耕田中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王兆貴

2022-08-28 王兆貴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1823.html 1 (雜談)有朋自雲端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