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聯網東風巧扶貧
今年的浙江農業博覽會上,來自青海省海拔二千八百米高原的枸杞、藜麥、犛牛乾等有機農產品,走進了電商平台的直播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只需從手機端簡單操作即可下單。
助帶貨家鄉產品
這是互聯網助力內地扶貧的一個縮影。儘管網上購物在內地有着十餘年發展史,但幾年之前人們可能還難以想像,一根網線能夠連接起城市消費者和貧困山區,一面手機屏幕可以帶動整個村莊的脫貧致富。隨着二○一六年中國正式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寬帶網絡快速覆蓋絕大多數貧困地區。農民主播、網絡博覽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扶貧也跑出了“加速度”。
如何讓“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珍寶走出去,是長期以來困擾貧困地區發展的一大難題。得益於網絡扶貧工作的推進,不少貧困村村民逐漸“用得上”、“用得起”互聯網,還開起了網店,當起了主播,從傳統的生產者,搖身成為家鄉產品的帶貨人,家鄉文化的推廣者。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的藏族小伙丁真二○二○年因純真的笑容成為“網紅”。他的家鄉理塘縣天高地寒,居民以放牧為主,曾是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去年九月,丁真走進網絡直播間,為家鄉“帶貨”。今年年初至八月,當地冬蟲夏草通過網絡直播,零售額已達三百七十餘萬元(人民幣,下同)。丁真也開始學習漢語,參與家鄉文化推廣。去年,他的家鄉理塘縣共接待遊客十三萬七千九百六十七人次,旅遊總收入一點五二億元。
網購流行商機多
因新冠疫情,短短兩年間,線上生活和娛樂成為常態。有統計數據顯示,內地居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長約六小時,其中百分之七十二的用戶會網上購物,而這也為農民主播帶來更多商機。
來自甘肅省隴南市的農產品帶貨人梁倩娟表示,每天直播結束後她的團隊都能收到數百甚至上千個訂單。“現在物流很發達,這些包裹次日早晨就能運到郵局,並在一天之內送到買家手中。”
目前,梁倩娟的家鄉已有上千家網店,總銷售額上千萬元。越來越多農戶加入網民行列,互聯網正在改變中國農村的貧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