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森劇作在澳門
台灣劇作家、戲劇學者馬森去年十二月三日於加拿大辭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馬森可以說是澳門劇界最熟悉的台灣劇作家之一,他的《腳色——馬森獨幕劇集》是不少戲劇匯演、短劇演出的常客。我手上一本一九九○年“第一屆澳門戲劇匯演”的場刊,即有文娛劇社演出《花與劍》的資料,導演為張曉雯,而劇社的簡介中亦寫着同年於“全澳戲劇界聯歡演出”中演出《腳色》一劇,同時“是本澳首次採用四面觀的舞台形式之演出”。可見那時馬森的劇作已引進澳門,而且作為澳門劇場美學實驗的參照文本。
一九九四年剛從台灣大學畢業回澳的劉佩儀(二○二一年辭世),亦於戲劇匯演中執導《弱者》一劇,以新手之姿勇奪優異導演獎,成為令人注目的年輕劇人。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許國權導演,一九九九年於曉角實驗室開幕夜演出的《進城記》(劇本原名《進城》),一對在月台上候車的姊妹,列車一班一班進城,她們仍然沒離開過那張椅子。火車駛過,伴隨着轟隆轟隆聲效的,竟是一張張一閃即逝的澳門黑白舊照。劇作集中的《蛙戲》、《蒼蠅與蚊子》、《在大蟒的肚裡》等都有本地表演團體、學生劇組演過、改編過,《花與劍》及《進城》更是一演再演。最近一次馬森劇作的改編,是去年七月詩篇舞集何雅詩導演的《我在大蟒的肚裡》。
從文娛的《腳色》到《我在大蟒的肚裡》前後三十餘年,馬森的劇本仍然在澳門劇場中上演,也許是一個紀錄。他的這些寫於一九六七至一九八二年間的短劇都統稱為“荒誕劇”,這點大概他本人也不否認。一九八○至一九八一年,他更於內地一些主要城市的大學裡,進行以法國的荒謬劇場主題的演講。
澳門較少人提及的是馬森在中國現代戲劇史研究上的創見。
(關於馬森 · 二之一)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