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1月17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疑即無有不破者

疑即無有不破者

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他想為甚麼這蘋果向下掉,而不向上飛?有所懷疑,於是發現了地心吸引力;看見水燒開了,竟能推動煲蓋,何解?有了這疑問,於是發明了蒸氣機。一切的事物被發現而至發明,都由一個“疑”字開始。

明人李贄寫過一篇《答僧心如》的文章:“

所言夢中作主不得,此疑甚好。學者但恨不能疑耳,疑即無有不破者。可喜!可喜!”繼而寫道:“晝既與夜異,夢既與覺異,生既與無生異,滅既與無滅異,則學道何為乎,如何不着忙也?願公但時時如此着忙,疑來疑去,畢竟有日破矣。”

文中的僧即和尚,他的法號曰心如,他做夢,做夢是不合常理的,夢中發生的事物不由自己作主,難以由做夢者自己事先設定,很可能,心如和尚對佛家所講的理論,與自己的夢境不由自主之間的對比,提出了疑問。

破,是佛家語,指領悟了佛家的哲理,破除了世俗的偏見。滅,同樣是佛家語,對生而言,指事物最終都將經過死亡過程。結句是說:那麼,從學習佛家道理目的來看,又怎能使人不着忙?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一個“疑”字。學者但恨不能疑耳,疑即無有不破者。《易 · 乾》:“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

馬師曾演《搜書院》說:“聖人都會做錯。”何況我們不是聖人。所以對任何事物,包括對某人的言行,首先抱着“疑”的態度,疑,並不是反對,沒有疑就是盲從。有了疑點才能更進一步地深入探討,這完全符合科學的做法。

《戰國策》:“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經過三人說“曾參殺人”,曾母信矣。其實曾母原先不信,其後存疑,假如繼續存疑而求眞,事情便可大白矣。

冬春軒

2024-01-17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14556.html 1 (筆雯集)疑即無有不破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