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1月21日
第B11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馬森的“西潮說”

馬森的“西潮說”

馬森一九三二年生於山東省齊河縣,中學時期受到五四思想的影響極大,曾在文章中提及“在思想上我們是五四一代新思潮孕育的兒女”,赴台後,進入師範大學中文系和研究所,打好了文學與國學基礎,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長期旅居海外,直接沉浸於西方文藝思潮的流變當中。

台灣戲劇學者林偉瑜這樣形容他:“從舊中國,到歷經現代化,再至全然現代化的西方國家,馬森的兩度西潮論可以說是源自他生命的深刻體認,而絕非僅僅是從書文典籍中歸納出來學術論點。”而“兩度西潮論”可說是馬森戲劇史研究的核心所在,他在編年式的戲劇史分期以外另闢路徑,以中國現代戲劇對西方戲劇的接受與應用為切入點,進行中國現代戲劇史的分期,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起點,至抗戰時期切斷與西方文化交流為止,屬“第一度西潮”。這一度“西潮”最具影響力的,當然是寫實主義戲劇,然而他認為此時中國知識分子未對西方“寫實主義”有足夠理解,因應當時的救國熱情,以及中國浪漫主義文藝傳統的影響,發展出一種類似“寫實主義”形式,但偏離“寫實主義”核心的戲劇,他稱此為“擬寫實主義”。而基於各種原因,內地要到八十年代才開始“第二度西潮”,也就在此時期出現了高行健的荒誕劇、探索劇和小劇場等對後來中國當代戲劇影響深遠的戲劇現象。香港戲劇學者盧偉力博士認為,馬森“兩度西潮說”影響力大,“符合歷史軌跡”,內地重要戲劇學者如董健、田本相等,在其中國現代戲劇史研究中,雖跟馬森的學說有一定差異,但基本不脫其框架,並嘗試提出以“兩度西潮”作為各地華文戲劇史的參照。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局限,馬森“西潮說”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各地華文戲劇的發展,但開創性與啟發性依舊存在。

(關於馬森 · 二之二)

踱 迢

2024-01-21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15241.html 1 (衆藝館)馬森的“西潮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