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上的《繁花》
歲尾年初播映的電視劇《繁花》,如一席生猛的藝術饗宴,讓萬千觀衆津津樂道,相關話題層出不窮,頗多誇讚之辭,與我的觀後感有些落差。該劇源自同名長篇小說,而我尚未讀過,觀而感之的只是熒屏上的《繁花》。
全劇一開頭,元旦晚上,寶總在和平飯店門前被一輛疾駛的出租車撞得不省人事,送醫搶救。這個驚悚的序幕激發觀衆的興趣,然後逐步揭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青年阿寶投身經商大潮,在高人指點下炒股票、做外貿而身價不菲,卻又在新一輪股市博弈中損手離場的浮沉經歷,中間穿插他與三位女性若有似無的情感糾葛,以及和初戀、髮小等人的關係變化。男主角這樣登場,劇情必定既要逆時回溯,說明車禍是跟他炒股虧光自殺的發根之子尋仇而為,又要順時推進,展現他為肇事者化解罪過的做法。可是,此後這種時空切換頻繁出現,完全依賴某年某月的字幕和男主角的旁白提示觀衆,幾乎每集都有插敘、倒敘的情節。而且,有幾處倒敘設在一小時前甚至幾分鐘前,以此揭示懸念。若是時長不足兩小時的電影,有三兩次插敘和倒敘很正常,也容易消化,但每集四十五分鐘的三十集電視劇,在同一個故事框架裏,時序顛倒過多,情節經常跳躍,要靠觀衆不斷綴合和彌補,便不能不影響觀賞體驗。
該劇的人物造型考究,畫面色彩艷麗,氣氛營造充分,有觀衆在網上稱道是用拍電影的手法拍電視劇。導演兼監製大學唸的是平面設計專業,繪畫和攝影是基本功,所以和過往執導電影一樣,畫面處處顯露其構圖和用光的匠心。只要不是人數太多的群戲,每個人臉上大都有清晰的輪廓光。尤其至真園飯店女老闆李李,因為有最佳視覺角度,出鏡時經常是臉部後側或上仰,美則美矣,次數多了如看照相館裏拍的藝術肖像,未免雕琢過度而不自然。既然在光影的藝術手段上精益求精,何不在同為藝術手段的樂曲配製上多花點工夫呢?全劇插用各種歌曲達五十七首之多,有的一集就接連出現幾首,好似懷舊金曲大薈萃,不如創作出一兩首自身的主題曲或插曲,或許還能夠流傳開來。
《繁花》從購買影視改編權、編劇到拍攝、製作,前後長達十年,但劇中實地映照的上海,與特定時期的現實既像又不像。像的是時代背景、地域環境和人生故事;不像的則大至場景小到細節。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黃河路儘管熱鬧,也只是中小餐館為主的美食街,劇中那種燈紅酒綠、烈火烹油的景象更像香港的蘭桂坊。又如,不具政治身份的外貿業務員汪明珠涉嫌收受貴重耳環,按常理應由公司人事部或人事科出面處理,劇中她卻被組織部召去談話。再如,有個場景是魏總為討好汪明珠,率領幾名男子即興跳舞,明顯套用印度電影裏的歌舞場面,除了讓人“出戲”,只會增加失真的效果。此外,該劇有個神秘的人設A先生。此舉似在商戰和言情之外再加懸疑元素,卻是違背生活的故弄玄虛。通常只有情報機構的特工才用代號,再說有誰僅憑字母代號能夠行走商界的?結局A先生露臉竟與寶總極為相像,劇情上難以自圓其說,也使觀衆莫名驚詫。
賀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