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風情畫
記得去年七月初時,聽到Hayden Pedigo的《The Happiest Times I Ever Ignored》,覺得這位得州小伙子的指彈結他,從和弦轉調、樂句表情至結構氣息都靈巧雅致,頗讓人寧靜。
在得州西部城市阿馬里洛長大的Pedigo,早在十二歲便迷上了結他,並像 Stevie Ray Vaughan和Ry Cooder一樣仔細學習演奏。隨着他的技藝的不斷提高,他吸收了更多結他先鋒的手法,當中包括John Fahey、Robbie Basho、Daniel Bachman以及Mark Fosson,甚至還研究歐洲實驗樂隊如Soft Machine 和King Crimson的音樂,以及爵士藝術家Miles Davis和Pharoah Sanders等,這就不難理解他獨特的個人風格是如何被塑造出來了。《The Happiest Times I Ever Ignored》是他第六張用鋼弦拍成的聲音電影,這位集表演藝術家、政治家、模特兒和結他指彈大師於一身的年輕人,其才華是不可抑制的,也是不可否認的。
順帶一提,前面提到的Daniel Bachman前陣子也有新作。近年來,美國風情畫樂種(Americana)愈漸普遍地採用電子與環境音樂元素,替原本原音樂器與田野錄音的交織增添更多細節,整體感覺亦近乎迷幻。長期關注弗吉尼亞州音樂傳統的學者Bachman,不靠任何明顯民謠的旋律,僅以簡易電子聲音製作搭配結他、膝上鋼棒結他、班卓琴、自製口簧琴的即興,卻彷彿隨手幾筆便一氣呵成描繪出令人立刻聯想起美國鄉間風景的《When the Roses Come Again》,去年多份年終榜亦榜上有名,絕對實至名歸。
子 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