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04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讓我膚淺”

“讓我膚淺”

在製作一個“好好睇睇”的戲劇演出和以“過程”為重點的教育性劇場之間搖擺,都是這幾次看夢劇社“青年劇場計劃”時的感覺,不過現時澳門實在缺乏真正為青少年觀眾創、製的劇場演出。

二○○○年初,香港流行樂壇出現了紅透華人社群的少女組合Twins,她們的主要粉絲是少年學生,不少學者都對Twins現象作出了研究,她們受到少年學生愛戴的原因,一是形象貼近一般學生,經常穿着同款衣服,猶如還未建立個人形象的少年人;二是歌曲內容大量運用學生日常生活的符號,如學校、補習社、插班生、操場、紀念冊等,而且,不是由上而下的教誨而是“讓我膚淺”式,容許由青少年的視角出發。事實上,香港流行音樂也極少針對這層受眾的創作。

中學生曾經也是澳門業餘戲劇中的重要參與者,他們不只活躍於校園,不同學校的戲劇組還走出校園結為同盟,舉辦學生戲劇匯演、青少年劇場匯演,甚至不同學校的戲劇組,合力邀請資深劇場工作者編、導一齣較大型的製作,又或組成中學生的戲劇團體(例如校園純演集),在澳門一年才有十個八個公演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這些青少年學生的公開演出,其實佔了一定比例。青少年演出自然會吸引大批青少年朋友進場,很多也因此走進劇場、認識劇場,成為日後的劇場觀眾甚至參與者。九十年代末大量青少年劇場演出,因為題材、表達手法的年輕化,也導致一些年長的劇場觀眾逐漸流失。

可是當近十多年來劇場高度專、職業化後,中學生的戲劇演出幾乎絕跡於公眾眼中,中學生演出只能局限於一些官方的校園活動、校際比賽的範圍內。而一般劇團的演出,幾乎都是職人、文藝青年、已婚人士、中產階層的題材,又變成了一個極端,劇壇上缺乏讓青少年學生感興趣、有共鳴的演出。

(很多種“年青” · 六 · 完)

踱 迢

2020-10-04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3685.html 1 (衆藝館)“讓我膚淺” /enpproperty-->